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三百五十一章 陛下,请听臣解释!(2/3)

道:“蔡卿,皇考在时,曾与朕言,重修皇城并外城,开辟汴京内环道与皇城内环道,乃是解决汴京交通拥堵之良策也!”

    “更是造福子孙之善道!”

    “如今,汴京内环可有侵街现象?”

    蔡京的额头,顿时冒出了些汗水:“奏知陛下,汴京内环如今情形还好,并无多少侵街之事……”

    赵煦笑了:“也就是说,有人侵街喽?”

    蔡京咽了咽口水,只能答道:“臣死罪……”

    赵煦呵呵的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蔡京瑟瑟发抖,只能说道:“臣会尽快安排人,将相关侵街之民舍拆毁……”

    赵煦笑了一声:“今天拆,明天建吗?”

    蔡京立刻道:“奏知陛下,臣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臣往后,会定期巡视内环……”

    赵煦这才正色道:“且先看看,不急着下结论……”

    “待回宫后,再议此事!”

    能在内城内环道违建的人,哪一个是简单的?

    就算蔡京在其任上管住了,可他一卸任,赵煦保证立刻就会旧病复发。

    因为这是人性。

    现代社会,种种法规和监督之下,尚且无法避免老百姓违建。

    何况是现在?

    蔡京吁出一口气来。他在方才真的是很有压力。

    因为官家,似乎对汴京城很了解。

    他甚至都知道,今天拆、明天建这样的事情。

    “探事司,在这位陛下手中,可比先帝还厉害……”蔡京在心中感慨着。

    在他看来,这些事情肯定是探事司报告的。

    不然,天子深居深宫,岂会知道这种事情?

    可他哪里知道,赵煦在现代,看过无数出土的文物,也看过很多士大夫对汴京交通的吐槽笔记。

    ……

    半个时辰后,赵煦的御驾,就穿过了南向御街,这条贯穿汴京的中轴线,抵达了朱雀门下。

    同时,也就到了汴京的内环道上。

    “陛下,汴京内环道,乃是先帝命开封府,以汴京城外城墙垣脚起,预留十步为道,以便汴京车马商货交通之道……”

    当御车来到朱雀门下的内环道上,蔡京就在旁边介绍起来。

    “嗯!”赵煦点点头。

    蔡京继续介绍着:“元丰六年,先帝再次下诏,命开封府,于汴京城外城之中,再空三十步,拆沿途官司屋舍以为道……”

    赵煦掀开车帘,看向前方。

    内城的内环道城内一侧,有着砖石砌好的墙垣。

    不过,这条道路,没有十步那么宽,只有五步左右,刚好能容一辆太平车勉强通过。

    而在朱雀门外的汴京城外城,那条环绕城墙的外城内环道,则有着二十步宽,那才是真正的汴京高速。

    眼前这条,只能说勉强还行。

    看着眼前这条两侧墙垣,还没有被人突破,也没有乱七八糟的旗帜的道路,赵煦挥手:“继续走吧……”

    御驾于是踏上这条内环道。

    在墙垣的另一侧,燕达率领的骑兵,紧紧跟随,同时将靠着墙垣的行人,全部驱散。

    御车缓缓向前。

    沿着墙垣,开始绕汴京而行。

    很难想象吧?

    在这个封建社会,有着一条环绕整个京城的环道。

    但这就是事实。

    也是商品经济发展下的必然趋势。

    内城太拥挤,道路太狭窄,交通太堵塞。

    环城道必然出现,因为只有建设这样的环城道,才能改善汴京交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哪怕朝廷不干,商贾们也会不断利用关系,促成这样一条交通干道的出现。

    御驾沿着朱雀门一侧,向东而行,很快就到达了城东的旧宋门前。

    这里是汴京城最繁华的入城地。

    因为,所有从江淮入京的官民商贾都是从这里入城的。

    而江淮现在是大宋经济的主要发动机之一。

    地位和现代的广东差不多。

    自然,当御驾抵达这里时,赵煦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处墙垣已经被人破坏。

    在墙垣的缺口上,有着一个大约三槛门户的民居,这户民居大门紧闭,但门口残留着一面酒旗。

    燕达率领的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