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二十四章 廷推(2)(2/3)

>    装着选票的木匣,随即被送到赵煦面前,赵煦将之递到帷幕内,说道:“请太母、母后拆封。”

    两宫微笑着接过去,但没有立刻拆封,而是对着殿中群臣道:“卿等辛苦了,且先回去等候结果吧。”

    群臣再拜,然后在左相韩绛的率领下,趋步退出。

    文彦博、张方平、孙固,也跟着要退下去。

    却被太皇太后叫住了。

    “文太师、张节度、孙学士……”太皇太后道:“三位元老请留下。”

    “老身和太后、官家,想咨询三位元老。”

    这是表示对元老的尊重,也是惯例了。

    “诺!”三位老臣躬身领命,然后回到各自的座位。

    等到宰执大臣们,都退出了紫宸殿。

    太皇太后就出声问道:“老身与太后,只是妇人,对国家大事其实不算了解,官家又年少,于大臣不算熟悉。”

    “三位元老,皆是三朝老臣,熟知天下士大夫之事,必有能教老身者。”

    “还请三位元老,直抒己见,今日宰执所奏举之大臣中,是否有不妥之人?”

    文彦博第一个起身,持芴道:“奏知娘娘,老臣以为宰执们所奏举的大臣,都颇为合适,皆是一时之选,天下名臣。”

    张方平也持芴奏道:“老臣附议。”

    孙固张了张嘴,他其实有些不同意见,但看到文彦博、张方平都说没有意见。

    他再说意见,这不平白得罪人吗?

    再说了,文、张两人,都是从仁庙活跃到现在,素来深得历代天子信任、依赖的大臣。

    跟着他们走,肯定没错。

    于是,他也持芴道:“老臣附议。”

    太皇太后顿时笑起来,道:“辛苦三位元老了。”

    “梁从政,替老身送一送三位元老。”

    “诺!”梁从政躬身领命。

    这个时候,赵煦却起身了,他对着帷幕内的两宫道:“太母、母后,朕亲自去送一送三位元老吧。”

    “朕也已经许久没有请教三位元老治国之道了。”

    “臣等惶恐!”文彦博、张方平连忙躬身,孙固楞了一下,也立刻弯下腰去。

    赵煦则已经走下殿阶,在带御器械们的簇拥、保护下,来到了三位元老面前。

    “三位元老,与朕一起走走?”他抬起头,看向这三位老臣,每一个的年纪都够当他的曾祖父的老人。

    “臣等蒙恩,感激涕零,谨奉诏!”三人立刻说道。

    孙固到这个时候,终于回过些味来了。

    这是官家的奖励!

    奖励他们立场正确,做出了对的选择。

    不然,官家恐怕会一直坐在坐褥上,目送着他们三个老家伙离开,哪里会亲自下场,亲自送他们,还亲自和他们说话?

    他终于知道,为何文宽夫、张安道,能一直在朝中屹立不倒,无论谁是天子,不管当朝天子的立场如何,都要捧着他们了。

    这察言观色,这识趣知味的本领,他得好好学学了。

    总不能,黄土都快埋到脖子上,眼看着就要死的年纪,却还和小年轻一样不识趣,乱说话吧?

    这样下去,得罪了人,死后上的遗表,谁肯多看一眼?

    又如何捞一个好的谥号?

    ……

    赵煦走在三位老臣中间,这三位老臣则一直弯着腰,尽可能的让身子保持着和他的身高差不多的高度。

    一直到走出紫宸殿,到了閤门里,赵煦看着他们,笑着道:“太师、节度、学士,可真是爱护于朕呢!”

    “只是朕虽年幼,却也知道尊老。”

    “还请三位元老不必如此,且就正常走路、说话。”

    三人听着,脸上的皱纹都笑了起来。

    因为他们看到了跟在身后的起居舍人王震。

    他是两个月前,接替的蔡卞,出任的起居舍人兼同修起居注。

    所以,官家刚刚对他们的说的话,必然录入国史。

    于是,三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文彦博当即说道:“臣虽老,但荷官家之恩,亲送出宫,老臣已不觉老矣。”

    张方平也道:“老臣亦然,蒙恩与官家同行,不觉老也。”

    孙固脸皮比较薄,只能是跟着笑了笑,假装自己也说了。

    赵煦轻笑一声,他看向閤门外的一处凉亭,便道:“今日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