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四十六章 司马光在行动(3)(2/4)

夫送送君实。”

    “不必了!”司马光摇头道:“太师且好生将息自身吧。”

    ……

    文彦博拄着几杖,目送着司马光的背影,消失在文宅的庭院阁楼之中。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这个司马十二!”

    “真是顽固、执拗啊!”

    对司马光的固执和坚持,他是钦佩的。

    因为他就做不到。

    “可惜……”文彦博望向皇城大内的方向。

    “此事,若只需说服两宫就够了,那老夫早就去做了。”

    两宫听政已经一年有余。

    文彦博早就看出来了,两宫不是章献明肃,甚至不是慈圣光献。

    她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太强的意志。

    只要身边的人,日夜对她们说某人的坏话,那这个人肯定会被她们厌弃。

    可问题是,现在的朝政,特别是重要人事任命,那是两宫在做决定吗?

    表面上看是这样。

    听政以来,几乎所有待制以上大臣除授,皆出两宫之手。

    可实际呢?

    蔡确出判泉州,章惇出镇广西。

    真正的主意谁拿的?

    “当今官家,可不是大宋成王!”文彦博喃喃自语着。

    成王年幼,需要周公辅政七年。

    当今官家,哪来的元老顾命大臣辅政?

    他根本不需要!

    以文彦博所知,他的那个平章军国重事,就是当今官家发明创造出来的。

    此外,冯京、张方平的节度使头衔,韩维知河南府,冯京知大名府,皆其手笔!

    成王在十岁的时候,能做到这些吗?

    不能!

    “也不是我朝的汉章帝、汉明帝!”文彦博继续呢喃着。

    章帝、明帝即位的时候,都已经成年了。

    和当今官家,没有可比性。

    当今官家的性子,和这两位明君,只能算是形似而已。

    那么真正和这位官家年纪相仿、手腕相当的人是谁?

    文彦博搜遍史书,只找到了一个相似的例子。

    “当今官家,与和帝颇类!”他压低了声音,低低的沉吟着。

    汉和帝,即位之初,年纪和当今相仿。

    其同样为朝野公认,乃聪慧、明断之君,即位不久便尽得朝野人心归附。

    于是,隐忍数载,瞅准时机,便发动了忽然的政变,一日尽诛窦氏权臣,将上下大权收归己有,旋即开始亲政。

    其在位执政虽不过十余年,却将汉室推向巅峰。

    史称:永元之隆!

    他文彦博,怎么敢和这样一位天子唱反调?

    不敢的,绝对不敢的。

    ……

    司马光步出文府。

    司马康在旁边,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己的老父亲的神色。

    “大人……”他低声宽慰着:“太师老迈,不愿多事,是人之常情。”

    司马光冷笑一声:“什么人之常情?”

    “他文宽夫,从来如此!”

    早在仁庙时代,文彦博文宽夫,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不敢和权贵对抗,甚至会对权贵摇尾乞怜。

    当年温成张皇后得宠,文彦博就眼巴巴的凑了过去,巴结张家。

    靠着张温成的枕边风,才当上了宰相。

    如今,文宽夫不过是旧疾复发。

    在司马光看来,文彦博这是害怕影响到他孙女在宫里的地位。

    可耻!

    不配为君子!

    “那现在如何是好?”司马康问道。

    司马光看向张方平府邸的方向,也看向吕公著在榆林巷的府邸。

    沉吟片刻,道:“回家!”

    文彦博不肯站出来,张方平那个老狐狸会吗?

    呵呵!

    不要看,现在张方平的名声好得不得了。

    可若将时间向前推到庆历、皇佑、嘉佑时代。

    那个时候的张方平,可是天下皆骂!

    为什么?

    他在当三司使的时候,对两淮、两浙,敲骨吸髓。

    熙宁时,王安石的均输法,就有几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