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七十七章 蔡京的循循善诱(3/7)

乃是故宰相、吴正宪公之子,而吴正宪公又是先帝元辅大臣,早欲见公矣……”

    吴安持听着蔡京的鬼话,虽然明知不可信,却还是只能陪着笑,对着皇城方向拱手:“先臣微末之功,竟令官家惦记,臣感恩戴德,必为官家效死尽忠。”

    蔡京却叹了口气,对吴安持痛心疾首的说道:“吴公何其不智?!”

    吴安持眨着一双清澈的双眼,看着蔡京。

    蔡京摇摇头,道:“吴公可知,当朝官家,天授神圣,体恤万民,自即位以来,尝以生民为要,于是以节俭而上!”

    “每饭不过三菜而已,每日不过三餐罢了!”

    “官家所衣,太后率宫女,于宫中养蚕、抽丝、编织而成。”

    “官家所服,四季也不过是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妃所制。”

    “其爱民如此,节俭如此,朝野共知,天下共闻。”

    这是事实!

    而且是从即位开始,坚持至今的表现。

    看的朝野大臣是目瞪口呆。

    堂堂天子,天下之主。

    所食每日三餐,每餐最多三菜两汤而已。

    只有在陪同太后、太皇太后用膳时,才会多加几道菜。

    其身上穿的常服,四季都是太后、皇太妃亲手所织。

    只有上朝时,才穿内侍省所献的公服。

    而他今年官方的说法,也才十一岁罢了。

    十一岁的少年官家,以身作则,节俭好学,仁圣宽厚。

    对朝中大臣的人心激励和振奋效果自不用说。

    这也是,无论新党还是旧党,现在都肯在朝中和衷共济,捏着鼻子一起办事的原因所在。

    错非这位官家,以身作则,以圣人之道,要求自身,同时向朝野大臣表现出了他的能力和手腕。

    新党、旧党,早在朝中打起来了。

    旁的不说,单单是司马光,恐怕早就撂挑子跑回洛阳了。

    那里会像现在这样,留在朝中,委屈求取的和新党那些大臣同朝为臣?

    司马牛,可不是那么好劝服的。

    能让司马牛都留在朝中。

    司马光都能留下来,其他旧党大臣,哪里还敢跑?谁还敢撂挑子?

    吴安持听着,低着头,他有些搞不清楚,蔡京到底想和他说什么?

    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蔡京说的那些话。

    开玩笑!

    堂堂天子,天下之主,还是少年即位,幼冲在朝的君王。

    会一日三餐,每餐三菜?

    会所服节俭,所用俭朴?

    骗谁呢?

    大宋是个什么情况?吴安持心里面明明白白。

    士大夫们虽然满口仁义道德,表面上个个心怀天下,实则一个个私下男盗女娼,几乎人人以权谋私。

    亲戚朋友故旧门生,不问政绩,皆从堂除。

    家家户户的子弟们,那个不是穷奢极欲,挥金如土?

    衙门里的公使钱,就和他们家里的零花钱一样,被衙内拿着到处开销。

    现在,蔡京跑来告诉他,深宫长大的小皇帝,不过十来岁,就躬以节俭,用以俭朴?

    对此,吴安持只有一个评价:呵呵!

    不过,这一点也不妨碍吴安持开始拍马。

    “真是圣天子临朝,古所未有啊!”

    “下官在滑州,也略知一二,今蒙明府开教,深为天下幸之!”

    蔡京眯着眼睛,微笑着看着吴安持,然后低声问道:“所以啊,本府才要说,吴公何其不智?”

    “当今官家,躬行孝道,行则俭,用则朴,学则圣人之道,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念。”

    “吴公却当街行凶,暴虐于孤儿报童……”

    “不瞒吴公,官家闻之,非常失望呢!”

    “所以,官家才要命本府来对吴公降下德音……”

    “吴公,您的圣贤书,到底是怎么读的?”

    吴安持顿时冷汗淋漓。

    蔡京的话,让他心惊肉跳。

    “明府……明府……”吴安持只能抓着蔡京的衣袖子,说道:“还望明府看在拙妻与明府之弟媳乃是姊妹的情分上,指点一二……”

    “下官该当如何挽回?”

    “吴公当认错!”蔡京眯着眼睛,对吴安持循循善诱起来。

    “当写一封言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