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二十九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2)(4/7)

:“某已经决心,接受招安,等官府招安使者到,就带兄弟们一起去明州,拜了明府,受了官家的官职,与兄弟们登岸!”

    于是,整个水寨一片欢腾,好似过年了一般。

    宋武瞧着水寨中的景象,也是叹了口气。

    然后悄悄的找到了他的弟弟宋文,同时也这寨中的二把交椅。

    兄弟两人彻夜长谈。

    最终做出了决定——大哥宋武带上所有愿意上岸的,去明州受招安。

    弟弟宋文,则带着剩下的人,继续留守这座水寨。

    这是为了以防万一,留下一条后路。

    若招安后,一切顺利,扎下根后,再来接宋文。

    而类似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几个月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在未来,还将不断发生。

    ……………………

    明州治所在如今乃是觐县(今宁波市觐州区)。

    此时此刻,执掌着明州大权,并兼任着提举明州市舶司的朝散大夫、直龙图阁陈睦,正恭恭敬敬的将带来的贡品,放到一个小小的坟茔前。

    小小的坟丘前,有着数不清的祭拜痕迹。

    都是过去数十年,历任的明州知州以及觐县县令还有当地士绅们祭扫留下的痕迹。

    坟丘上无碑,这说明死者年纪很小。

    然而,坟茔前明显的祭扫痕迹,又说明了死者的身份极为显赫、特殊。

    以至于,最近十几年中,不止官府不断祭扫。

    地方士绅甚至百姓也都来祭拜过。

    显然死者的父祖,不仅仅位高权重,而且还在觐县甚至明州有着极高的威望。

    而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只有一个人——故宰相、守司空、荆国公王安石。

    于是,这座坟茔的主人,也就呼之欲出了。

    王安石早夭的长女,也是他最喜欢的女儿——王觐。

    这个,在他在觐县为官时出生,同时也不幸早夭于此的小女孩。

    恐怕永远不想到,在其死后将近三十年的今天。

    依然有着无数陌生人,纷至沓来,前来祭扫。

    而今天是王觐的忌日。

    所以,不止陈睦这个待制级别的明州知州亲自祭扫。

    明州士绅们,更是排着队来上香。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王觐是王安石爱女。

    也是因为,明州素来就是新学的根据地和发源地。

    明州士人,基本都是新学门生。

    不客气的说,这里就是新学的大本营之一!

    陈睦静静的看着自己面前的小小坟包。

    他没有回头,只是默默的说道:“小娘子,您的妹妹,如今与吴氏和离了,恩相的愿望终于达成了!”

    恩相的女儿,嫁给了吴充的儿子。

    这是很多新党大臣,所无法接受,却又无可奈何的现实。

    因为吴充是死硬的旧党顽固。

    不止在王安石在朝时,与新党为难,其在王安石罢相后,几乎毁掉了新法。

    所以吴家是新党大臣眼中的眼中钉!

    绝大多数新党成员,宁愿和司马光和解,也绝不会给吴家好脸色。

    现在吴、王两家的婚姻,终于以和离结束。

    新党大臣们无不弹冠相庆。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事情过程中,宫中的官家表现出了耐人寻味的态度。

    吴安持——他亲手关进太学的。

    吴家和王家和离的事情,他看似没有参与。

    但实际上呢?

    明眼人都知道,在吴安持被送入太学后,吏部的王子韶还有太学的陆佃,为什么敢明目张胆的针对吴家,背后要没有宫里面的支持,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的。

    而吴家在这个过程里的表现,更是证明了这一点——素来依仗着家世,喜欢告状的吴家人,这次安静如鸡,连惯用的撒泼打滚都没有用,不过半个月,就乖乖的将王家人昔年的嫁妆,原封不动的送回了江宁。

    吴、王两家的婚约,在没有惊动任何人,同时也在无数人的注视下,悄然结束。

    这意味着什么?

    聪明的新党大臣们,已经在弹冠相庆了——先帝果然交代过官家啊!

    只等官家亲政……我等就将再次高举介甫相公的新法旗帜,再次开始变法。

    但旧党元老和大臣们,也保持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