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十六章 少年天子,小试牛刀(2/3)

r>
    “立刻去都堂,告知参政主事者……”

    “命晏几道,立刻入京陛见!”

    石得一深深吸了一口气,才恭身领命:“臣谨遵大家、娘娘旨意!”

    可是……可是……

    他什么时候和大家说过晏殊、晏几道的事情了?

    石得一满头雾水。

    难道是刘惟简、严守懃或者冯景讲的,只是大家记差了?

    应该是的!

    不然,大家深居深宫之中,去那里知道太平宰相晏殊的故事,又是如何知道,晏殊有个儿子叫晏几道,仕途不畅,流连地方的?

    而赵煦则看着石得一的背影。

    心中略有得意。

    这是小试牛刀,也是赵煦这两天想的一步妙棋。

    晏几道,到底有没有才能,到底能不能适应汴京官场,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烟雾弹,可以迷惑很多人。

    除此之外,赵煦清楚,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的晏几道晏叔原,那位现代被推崇的婉约派诗人内心的愤懑!

    仇恨,将使人强大。

    仇恨,也将让人盲目!

    而赵煦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只需要轻轻推一下。

    就能有好戏看喽!

    向太后则对赵煦道:“六哥先起来吃些早膳,母后去保慈宫,和太皇太后说说话!”

    “嗯!”

    ……

    皇城,尚书新省,都堂令厅。

    此时,左相王珪依旧闭门告罪,而右相蔡确昨日已经陛辞,带着大批官员和工匠,前往河南府。

    于是,这三省两府的地位最高的,按照排序,就是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章惇。

    但权力最大的,却是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李清臣和中书侍郎张璪。

    因为这两个人手里,都有着堂除官员的权力。

    一笔之下,可能就足以改变一个官员的仕途!

    故而,权力之大,也是难以想象。

    这也正是大宋宰执,群臣避道,礼绝百僚的缘故!

    此刻,李清臣坐在都堂令厅后的私人书房里,神色古怪。

    进来与他议事的章惇见了,顿时好奇起来:“邦直兄,何事如此?”

    李清臣看到章惇,立刻对他招了招手。

    章惇走过去,凑到他面前。

    就听着李清臣压低了声音:“方才,皇太后遣入内内侍省的石得一来传旨……”

    “言是官家思慕先朝元老,感佩昔年晏元献公辅佐仁庙读书之事,又闻晏元献公爱子晏叔原,仕途似有不畅,乃欲推恩于下,以示国家善待元老功臣之制!”

    听李清臣说完,章惇的脸色,顿时变得无比精彩起来。

    “邦直兄啊……”章惇舔了舔嘴唇:“有好戏看了!”

    李清臣点点头:“是啊,有人要睡不着喽!”

    章惇越想越开心,以至于他对李清臣提议:“邦直兄,遇此美事,岂能无美酒?”

    李清臣笑了,知道章惇又在打他收藏的那几坛佳酿的主意,不过今天遇到了值得高兴的事情,确实可以喝几杯,于是对章惇道:“子厚稍候,我去取酒来!”

    章惇却是忽然问道:“晏叔原如今在何处为官?”

    李清臣想了想,道:“这却是没有注意……”

    “还需去查晏叔原在吏部的告身……”

    “不过,我记得元丰五年,大行皇帝宫中大燕,特诏晏叔原入宫应制御诗,龙颜大悦,特旨除为许田镇监镇……”

    说着李清臣就感慨了一声。

    堂堂宰相爱子,却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地方监镇,就这还是天子特旨除授的恩典。

    说出去,真的是叫人唏嘘。

    章惇点头,道:“那首《浣溪沙.铜虎分符领外台》就是在隔年,于许州时所做的吧?”

    “对!”李清臣点头。

    章惇听到这里,拍手道:“所以,韩持正回复晏叔原:‘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材,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亦是在同年?”

    李清臣从自己令厅后的酒窖里,取出一坛陈封的美酒,走到章惇面前,说道:“子厚记得不错,确实是这样的!”

    章惇抚掌:“有趣!有趣!”

    李清臣道:“这还不算有趣,有趣的在后面呢!”

    “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