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五十四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3/4)

官应天府判官。”

    赵煦点点头,懂了,都是选人充任的知州。

    而大宋选人七阶四等,乃是晚唐到五代的州县幕职官发展而来。

    这些人的本官,除了最底层的判司薄尉外,一律都是从八品。

    但从八品之间的地位,却各不相同。

    这其中地位最高的是所谓的两使职官,两使职官里又分出三个不同级别。

    第一等就是三京、府判官、留守判官、节度观察判官。

    这两个知州就属于这一序列。

    算是选人爬到顶了!

    一般来说,每科进士的头甲,初授就是这个级别的寄禄官。

    而对那些在科举中,名次靠后的官员来说,要爬到头甲的那些人的位置。

    有时候可能是一生!

    范仲淹在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第七十九名,初授的就是选人最底层的判司薄尉。

    从判司薄尉爬到选人的顶点,他花了整整十年时间。

    范仲淹尚且需要十年!

    其他人可想而知!

    赵煦便问道:“朕怎未见过这两位大臣的改官状?”

    王子韶答道:“奏知陛下,此二臣尚未合尖。”

    选人要改官,需要集齐五张举主的荐书。

    五位举主的荐书合在一起,就像个宝塔的塔尖一样,所谓俗称合尖。

    同时,这也寓意着过程就像工匠造塔一样艰辛!

    赵煦听着,道:“那便下特旨吧。”

    “融州知州张敏,鼎州知州王奂,用心文教,朕心甚喜,特免举主一人。”

    “诺!”王子韶持芴领旨:“臣谨遵旨意。”

    选人合尖困难,举主难凑。

    所以,国家就出台很多政策来帮助这些人。

    政绩好,可以减举主人数。

    朝廷的KPI完成的好,也可以减举主人数。

    皇帝开心了,更可以减举主人数。

    但有一个东西,是无法免除的,那就是无论怎么减,举主之中都必须有一位转运、常平、提刑正副使。

    当然,你要能找到待制甚至宰执举荐,自然最好。

    高泰明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心中无数念头泛起来。

    最终归于同一个声音:“我就知道!”

    “从我入境开始,这宋庭就已经盯上我了。”

    很多细节,也都被他想起来了。

    不止是在路上的,还有入京后的事情,特别是刚刚排队入觐的时候。

    他当时就发现了,宋庭礼部押班的官员,看他眼神不太对。

    好奇、疑惑、思索……

    同时,在殿外等候的事情也被他想了起来。

    “在我前面的那些贡使,都只是入殿拜了几拜就走了。”

    在他前面入殿的有于阗使团以及西南龙、罗、石、张、方等土司。

    于阗他不太熟。

    可那五家土司,他熟啊!

    特别是龙家和罗家,就都是特磨道上的地头蛇。

    可这些人,明明离宋庭更近,与宋庭关系更亲密,却都只是拜了拜,连话都没有说就下去了。

    轮到他,却被找上来说话。

    这不是有预谋的铁证?

    这宋庭君臣还在他面前演戏!

    呵呵!

    赵煦在这个时候回过头,看向在殿上,似乎看傻了的高泰明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让高卿久候了。”

    “不敢!”

    “今日殿上不便说话,改日朕亲自在大内后苑,设宴款待高卿。”赵煦微笑着说道:“届时,朕再与爱卿好好谈谈!”

    大理国,赵煦现在是没空,也没有那个时间、精力去管的。

    要知道,现在连湖广都还未开发起来呢!

    明清两代,湖广熟,天下足的物质基础,根本不具备。

    所以像贵州、云南这样的山区,实在鞭长莫及。

    但不要紧,先结个善缘,留个口子。

    万一未来能用得上呢?

    此外,虽然说贵州、云南暂时没有办法控制。

    但,可以先从经贸、文化领域开始嘛。

    赵煦相信,自由贸易的红利,一定可以打动高家人。

    此外,大理国崇佛,而大宋有的是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