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八十五章 绝杀(4/6)

会了的废物。

    金总持听着,却是振奋不已。

    弘法、传法,是他东行的目标。

    当年,他毅然决然的冒着生命风险,从西夏逃来大宋,也是因为他知道,在整个世界,大宋的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

    只有得到大宋支持,沙门才能兴盛。

    于是,当即表态:“陛下如此厚爱臣,厚爱沙门。”

    “臣当与诸僧言说此事,将陛下对沙门的圣德与宽爱,说与天下沙门同道。”

    赵煦瞧着,于是图穷匕见,道:“朕于沙门,素来崇敬,两宫慈圣,更是早晚供佛……但,如今的佛门寺庙,却都不怎么守清规戒律!朕心甚痛!”

    “汴京诸寺,更是广有质库。”

    “财帛乱人心神,佛门清净之地,岂容铜臭?”

    “朕欲清理质库令汴京诸寺,再无质库之嘈杂,还佛门一个清静!”

    “不知法师意下如何?”

    金总持其实对此是有预料的。

    毕竟,这些天汴京内外,对质库喊打喊杀,他也不是瞎子。

    老实说,金总持其实也不太喜欢,寺庙变成商场。

    但是,供佛是需要财物的。

    和尚们修行,也是需要资金的。

    他只好稽首道:“陛下圣明,诸寺质库,皆是为了方便信众,救急解难……”

    这确实是寺庙质库,出现的原因。

    各地的信众,特别是做生意的商贾,长途跋涉,携带着大量财物,很不安全,也不经济。

    所以,便有人开始将财物或者贵重物品,存放到寺庙。

    此外,信众中的底层百姓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到寺庙质押自己手里的一些生产资料,换来钱财,以治病、救急。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质库。

    最初的质库确实是寺庙信众内部,救急、存钱的地方。

    只是,如今的质库早已经变质了。

    民间的高利贷的手段,学了个全。

    当然了,这不是重点。

    对赵煦来说,重点在于,质库在寺庙,官府很难监管,他也分不到半点好处。

    反而,因为质库被大和尚们垄断。

    导致民间的存款,大量被质库把持,大和尚们手里握着海量的现金,却并不投资,只是用放贷或者铸造铜器。

    严重影响大宋金融安全,严重影响大宋的产业升级,更是造成大宋钱荒的原因之一。

    此外,大和尚们还能通过质库,吃绝户——要知道,户绝的财产,按照法律可都是赵官家的。

    可假若这些财产,被人存在质库。

    那可就到不了赵煦手里了!

    所以,不把质库,从大和尚们手里抢回来。

    他念头怎么通达?

    于是,对金总持道:“法师放心,朕也不是讲道理的人。”

    “朕只是想让质库,从寺庙里走出来,走到俗世之中,受到朝廷监管。”

    “让佛门清静之地,得以清静。”

    “正好,朕欲扑买抵当所,诸寺质库,可以斗纽、带泄等方式,并入抵当所,僧人中经营质库的,也可以还俗,加入抵当所。”

    “如此一来,佛门可得清静,信众也依旧可以得到救急等便利。”

    这就是要将质库囫囵吞下,只留点汤汤水水给大和尚们,还要让大和尚配合,并且感恩戴德。

    这就是为什么,汴京的权贵们豢养的打手,只砸质库,却不坏账册,不抢其中财物的缘故。

    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他们的宝贵财产。

    怎么能轻易伤害呢?

    金总持听着,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赵煦看着,也不催促,只是继续说道:“法师可以将朕的旨意,转达诸寺主持、僧首们。”

    “让他们好好想想。”

    “这佛门清静之地,却日夜嘈杂,三教九流,往来不息,到底合不合适?”

    “还有……”

    “质库虽为救急、解难,为方便信众。”

    “但是,质库之中,难免鱼龙混杂,也难免有那作奸犯科之人混迹其中。”

    “开封府、刑部、祠部、大理寺,近日来可都是收到了许多苦主的诉状。”

    “桩桩件件,血泪斑斑啊!”

    这就是威胁,也是恐吓了。

    给你们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