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六百三十五章 伎术官的春天(2)(2/4)

于平民!”

    “而伤药所中的第一等看诊,号为国手看诊,请最好的医官,用最好的汤药,请最好的看顾护工……其价钱,是第五等的百倍、千倍!”

    “正因如此,今之太医局,才能不费朝廷公帑,养医官数百人,收教医学生上千人!”陈易简说到这里,满满都是骄傲。

    有史以来,医学之盛,从未有如现在!

    太医局如今拥有医学教授(北宋太医局仿太学之制,以斋为科,教授为本斋主教)数十人,斋教谕(可以理解为辅导员、助教)百余人。

    三等医学生,总计几近千人。

    更有医官数百人,坐诊于汴京诸熟药所,并定期选派医官到福田院坐诊。

    此外,还有百余医官,依制度分往天下州郡为本州医学教授或随军军医。

    而他作为提举太医局,必将因此名彪青史。

    甚至可能成为与医圣、药王等神仙人物,相提并论的医学圣人。

    自是信心满满振奋不已。

    钱乙听着,咂舌不已。

    他看向那些正在排队问诊的英雄好汉们,感觉这些人身上,都环绕着神圣的光环。

    在他这样的医者眼中,这些好汉哪里是什么地痞无赖?

    分明是医学的恩人!

    他们高尚无私,舍己为人。

    为了医学昌盛,不顾自身安危,勇于斗狠,以身犯险!

    就是……

    钱乙在心里稍微算了笔帐,然后道:“官院,现在熟药所一个月能盈利数万贯了?”

    钱乙自知道,太医局的职责,在过去是培养、选派医官。

    熙宁九年后增加了熟药所,负责调配和剂、熟药,以市价平买与百姓,若遇疫病,熟药所还要承担起无偿对百姓发放基本药物的职能。

    于是熟药所,成为新法所设的诸司中,少数几个不受人攻仵,反而得到一致称赞的有司。

    只是,尽管熟药所成立后,还算赚钱(熙宁十年,熟药所成立一年后,盈利两万五千缗。元丰七年,熟药所成立八年后,盈利已达到十几万缗。)

    可是支出与负担,依然深重。

    太医局本身,依旧没有造血能力。

    无论是培养医官,还是研究药剂,都仰赖于户部拨款。

    而户部所拨钱帛是有限的。

    这就定死了太医局的规模。

    自熙宁十年后,太医局九斋方科,只各设教授一人,每个教授能带的医学生也有限。

    上等学生额定二十人,中等学生额定三十人,下等学生额定五十人,加起来刚好一百。

    只有有学生经考核合格,才能新补学生。

    就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嘉佑时,太医局内只有二三十个学生。

    然而,现在陈易简却告诉他——现在的太医局,光是在医学生方面,就较之元丰膨胀了足足十倍,达到了一千人之多!

    就这一条,太医局每个月要支出的钱粮俸禄,怕是不知道多少!

    以钱乙所知,太医局三等学生,都是有钱可以拿的。

    上等学生每月二十贯,中等学生每月十贯,下等学生每月五贯。

    若按照原来三等学生2比3比5的比例分配。

    这一千个学生,每个月太医局就要给他们九千五百贯!

    再算上医学教授、斋教谕以及那几百个坐诊医官的俸禄、食钱、料钱、四季衣料钱等和太医局自身系统的维持费用,太医局每个月的支出,怕是要达到三万贯以上了。

    钱乙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一时,呼吸有些急促。

    陈易简呵呵笑着,看了一眼钱乙,道:“数万贯?呵呵!今之熟药所,月盈利在十万缗之上!”

    “熟药所如今不可仅仅卖伤药、熟药,给人诊脉、收取方剂药钱……”

    “熟药所中,更卖香药以及以香药为成剂的诸多宫中秘方!”

    “这汴京的奢遮人家,在这方面,可是很舍得花钱的!”

    “香药!”钱乙惊呼了一声。

    香药,是真正的奢侈品。

    而且,因为大多数香药,都是从海外方国而来。

    所以基本上被大宋朝廷垄断,能流入民间的少之又少。

    沉香、檀香、龙脑、樟脑、龙涎香……

    这些诸般香药,在市面上素来价格高企,其中的上等香药,更是有价无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