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七百三十九章 赵煦与文彦博的默契(4/9)

彦博——现在国家的厢军问题比较严重啊!朕很担心呢!卿是太师之子,能不能代朕去问问太师?

    而文彦博,不到三天就递上了这封劄子。

    当然,这老狐狸也不是吃素的。

    他趁机和赵煦要了些好处。

    这老货,不愧是历经四朝,无论形势如何,都屹立不倒的不倒翁!

    单单就是这一手,直接要好处,就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

    当场要好处,等于断绝了以后封赏的可能。

    同时,这多少也算是一种自污的手段。

    算是主动给赵煦递了把柄。

    以后他要不听话,今天这些索要好处的文字,就是最好的罪证。

    赵煦可以借此视情况,给他扣不同等级的帽子。

    无大臣礼!

    要挟主上!

    非社稷臣!

    他都这么懂事,赵煦自然也不能拒绝他。

    于是,在打发走了郭忠孝后,赵煦提笔开始写条子。

    第一个条子,是送去学士院的。

    故昭文馆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韩国公富文忠公弼,先朝元老,历事三朝,佐仁祖、英祖、皇考,功在社稷,德在天下!

    朕意褒长者之德,而扬元老之功。

    其加赐富文忠公神道碑,以【显忠尚德】为额,令主者施行,并追赠富文忠公太师。

    这是文彦博请求要的第一个好处。

    给老伙计要褒扬,要待遇。

    从而给富弼争那宣光殿上,陪祀先帝的大臣员额。

    这可是竞争很激励的。

    因为王安石死后,肯定会内定一个——这都是现在明摆着的事情!

    所以,老文这个人,确实能处!

    尽管富弼生前和他已经不太对付了。

    但现在,愿意给富弼出头,给他争待遇要政策的,也就是文彦博了。

    写完这个条子,赵煦将之放到一边。

    继续开始写条子。

    这是给都堂下面的吏部房的。

    太学博士吕大临、太常博士杨国宝,国家贤臣,社稷名士,命尚书省记姓名于堂薄。

    吕大临,自不用说。

    他和文彦博关系很好。

    而杨国宝,则是邵雍的学生,邵雍临终,将之托付给文彦博照看。

    这些年来,文彦博是忙前忙后的给杨国宝的仕途铺路。

    如今更是舍下了老脸,给他求来堂除的恩典。

    这已经不是文彦博第一次给邵雍的门人要政策要待遇了。

    去年,他就推荐了一大批当年跟着邵雍混的算术家,到了诸司专勾司为官。

    就算是那些老迈,已经不能做事的,他也求了恩典,塞进了算学去当老师。

    不得不说,文彦博这个人,平日总是喜欢倚老卖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但实际上,却是个有温情的人。

    当然,他的温情,只针对于那些和他有关系的亲朋故旧。

    对待政敌,文彦博可从不手软!

    ……

    赵煦的条子,很快就送到了它们应该到的地方。

    第一个送到的,自然是对文彦博对厢军问题的劄子以及批示。

    吕公著接了劄子,看了一下内容。

    脸色就变得和苦瓜一样了。

    他最近,真的是太忙了。

    又要忙扑买抵当所的准备,查帐、分册、算计……

    还得忙着和宰执们,去京中道观寺庙里祈雨。

    老天爷已经二十天没下雨了!

    别说是他们这些宰执,就算是汴京城的百姓,看着汴河水位不断下降,心里面也是发毛。

    除了这些事情,他还有个重担在肩——景灵宫的先帝御容画像,虽然已经从文德殿,奉安到了宣光殿。

    但还有一场盛大的祭礼——神御礼,需要举行。

    所以,他得组织起来,还得时刻关注礼部的程序。

    根据礼部在列祖列宗以及先帝神灵前的卜问结果。

    已是选定了那场祭礼的吉日——四月壬午朔。

    身为宰相,他是需要陪位,并参与酌献的。

    这些事情,千头万绪,压得他连喘息的功夫都没有。

    如今,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