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七百四十一章 辽国水师威胁论(2)(3/4)

r>    这作坊的事情,也是按时汇报。

    当然‘高官人’一节,被他隐去了。

    ……

    李二虎认识的‘高官人’牵着马,沿着道路,从南熏门下入了汴京城。

    此时,正值傍晚黄昏时节。

    这南熏门下,数千头猪崽和羊群,挤在一起,味道大的就连守门的官兵,也都是拿着布,掩着鼻子。

    ‘高官人’却不在乎这些,他牵着马儿,从羊马墙下走过,绕开牲畜群,进了城门。

    入城后没走多远,他就在一个路口停了下来,静静的似乎在等什么。

    过了一会,几个报童,捧着今日的汴京新报,背着褡裢,沿着道路走了过来。

    “卖报!卖报!今日新出的汴京新报喽!”

    “今日朝报:北虏水师大胜高丽水师,汴京新报评论员胡飞盘据此言:此诚祖宗以来,所未有之大危机!”

    ‘高官人’听着报童们沿街叫卖的声音,他连忙避到一旁,躲到附近的小巷,只眼睛牢牢的看向走过来的报童。

    直到他看到报童之中,那个明显比其他孩子更高、更壮也更机灵,声音更大的男童。

    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只觉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有了回报。

    他已经知道,他的孩子,在汴京新报过的很好,得到了多位教官、老师的赏识。

    今年下半年就可能被汴京新报推荐去算学、律学或者武学里当学徒。

    这可是顶尖的出身了!

    ……

    李二虎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到了汴京城。

    入城后,他就朝着田齐的府邸方向赶。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五丈河的河水,倒映着落日的晚霞,龙津桥前,一盏盏的红栀灯开始被人点亮。

    脂粉的香味,从附近的小巷飘出来。

    远远的,甚至还能听到小唱的歌姬那婉转低沉的吟唱余声。

    “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意中曾许,欲共吹花去……”

    李二虎听着吟唱声,忍不住驻足聆听。

    因为这一首《点绛唇》是汴京人,老少皆知,传唱了数十年的名词。

    乃是大才子,有当代柳三变之称的晏几道所做。

    对李二虎,这首曲子,代表了他曾经的青春——他年轻时,也曾醉卧勾栏,也曾聆听着此曲入眠。

    而如今……

    他却只能奔波在这世上,为了父母妻儿而拼命。

    休息了片刻,李二虎正要继续上路。

    几个报童,结伴从前方的小巷子里,一路叫卖着出来。

    “卖报!卖报!”

    “今日新出《汴京新报》!”

    “今日朝报《北虏水师大胜高丽水师》,汴京新报评论员胡飞盘据此言:此诚祖宗以来所未有之大危机!”

    李二虎听着报童们的声音,忍不住从身上掏出五个铜钱,去找他们买了一份。

    没办法!

    谁叫今天的汴京新报,太过劲爆了呢?

    ……

    文彦博靠在御赐的太师椅上,半闭着眼睛,听着身旁的仆人,给他念着的汴京新报内容。

    “假使有朝一日,北虏水师泛海而来,而我朝海疆无防,则从河北至京东,千里之地,皆为胡虏践踏,如此神京动摇,社稷危难,只在旦夕!”

    “都堂宰执,宜当深戒!”

    文彦博慢慢的睁开眼睛,伸手从仆人手中接过了那小报,放在手上仔细阅读。

    一双浑浊的眼睛中,闪现着精光。

    良久,文彦博道:“这胡飞盘,果然是胡言乱语!”

    “但朝中诸公,却也确实应该戒备起来!”

    “不可使胡虏,有犯我海疆,侵我河北、京东之机!”

    汴京新报什么底细?

    文彦博清清楚楚。

    所以他知道,这是奉旨放话!

    虽然,他也不清楚,宫中到底为何要搅动这场风波。

    但配合着宫中给都堂施加压力,却是他和宫中形成的默契。

    ……

    夜幕已经降临。

    但庆寿宫中的太皇太后,却坐立难安了。

    她问着被请来的赵煦与向太后母子:“官家、太后,那北虏水师,果然胜了高丽水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