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八百六十四章 文彦博成了工商业鼓吹者(3/4)

r>
    这一看,赵煦嘴角的笑容,就更是压抑不住了。

    “太师啊太师……”

    “想不到太师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文彦博的这篇文章,通篇站在了普罗大众【良善百姓】的立场上,论述着苛政、暴政,对于【良善】的危害。

    他甚至,在悄悄的借鉴、使用蒲宗孟发明的【涓滴理论】。

    举着一个个例子,说明某某是如何通过雇佣穷苦百姓,使这些百姓和其家人得到温饱,安居乐业,并使社会风气都得到了改善。

    这让赵煦看的都有些恍惚了。

    这还是文彦博吗?

    那个当年对赵煦的父皇,说出‘陛下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的文彦博哪里去了?

    哦……

    文彦博马上就要买扑下一个抵当所,并让其子文及甫去经营。

    那没事了。

    屁股决定脑袋!

    当年的文彦博,是地主士绅的代表,他自然要站在地主士绅的立场说话。

    现在,文家要开始通过抵当所牟利。

    自然,他的屁股就坐在了新兴的工商业、手工业集团这边。

    给【良善百姓】说话,自是理所应当。

    因为,文家已经是【良善百姓】的一员了。

    赵煦看完文彦博的文章,继续看汴京义报上刊载的其他内容。

    汴京义报的其他版面,也刊载了不少士人文章。

    也都是在议论、评论,府界之事。

    总体上来说,舆论都是倾向于【良善百姓】一方的。

    就连刊登的诗词,也都是如此。

    赵煦看完,放下手里的报纸,赞道:“善!”

    “汴京义报的立场,还是站得稳呐!“

    “童贯在政治上是可靠的!”

    一旁的冯景听着,赶紧低下头去。

    赵煦看了看他,笑了起来:“冯景啊,你要和童贯认真学!”

    “不要因为你的级别比童贯高,就在人家面前摆谱……”

    “诺!”冯景赶紧应命:“大家教诲,臣铭记于心!”

    “嗯!”赵煦点点头。

    接着他就看起了汴京新报。

    和汴京义报不同,汴京新报,在曾布开始接手相关案件后,就慢慢的开始对案情降温了。

    不再追着报道相关案情,也不再上跳下蹿的挑动舆论。

    而是按照赵煦的指示,将注意力重新放回汴京城。

    开始报道起各种八卦趣事,甚至专门开了一个类似‘走近科学’这样的新版面,报道在汴京城里过去发生过、出现过的各种传说故事。

    这次送来的汴京新报,也是一般。

    赵煦将之看完,对童贯更加满意了。

    “等到明年,给童贯一个机会吧!”赵煦想着。

    一直将之留在汴京,是委屈了他。

    他的才干,应该得到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就是……

    该命其南下,去和蔡京搭班子,一起将来自大宋的爱,传递给东南亚人民?

    还是让他北上,去和吕惠卿搭班子,将汉家阿舅的宽仁,送到吐蕃、党项乃至于西域各国人民手上呢?

    这得好好考虑一下。

    当然,最好亲自问问童贯的意见。

    将两份小报看完,赵煦就对冯景道:“去告诉童贯,便依此刊行!”

    “诺!”冯景领命而去。

    赵煦则起身,慢悠悠的踱着步子,回到福宁殿,正打算着临摹一会字帖。

    通见司那边就送来表章——欧阳发、欧阳辩兄弟上表称,奉旨来送乃父欧阳文忠公书稿入宫。

    赵煦听完,顿时就笑了。

    “看来,这两位衙内,都是很想进步的嘛!”

    昨天,薛占射刚刚到太学报道,今天他们兄弟两人就迫不及待的带着欧阳修的书稿,巴巴的上表请求陛见了。

    只能说,他们兄弟的进步之心,非常火热!

    几乎是连演都不演,就差没把【臣太想进步了】刻在自己额头上了。

    不过,谁不想进步呢?

    富弼之子富绍庭,为什么跟着周国夫人回京后,就一直滞留汴京?

    还不就想在赵煦这里混个脸熟,然后让赵煦念在乃父的功劳上,给他个好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