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八百七十一章 折磨赵颢的开始(2/2)

打着‘土贡’的幌子捞钱。

    可终究,这锅是再也甩不到赵官家身上来了。

    而赵煦的这道旨意下达后,朝野内外,自然又是一片称颂。

    元老们更是直接将此事与汉文帝罢停诸侯国贡物一事对等一切,吹捧这是‘千古仁政’。

    连带着,庆寿宫方面,也开心了起来。

    因为,赵煦罢停土贡打着的幌子是‘为太母圣节故’。

    这对生平最好面子的庆寿宫来说,不啻是最好的礼物。

    故此,在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已丑(十六),太皇太后特意遣人来,请了赵煦和向太后到庆寿宫参加宫宴。

    赵煦和向太后自是欣然应约前往,等到了庆寿宫。

    赵煦就发现,这次的宫宴,来的人不少。

    整个庆寿宫,都是近支宗室、外戚家的人。

    等赵煦和向太后到了后,这些人就立刻乌泱泱的排着队,来到殿上给赵煦和向太后问安。

    首先来到殿上的,自然是两位皇叔和其家人。

    “臣扬王颢(荆王覠),恭问皇帝陛下、皇太后圣躬万福!”

    然后,就是两句女声。

    “臣妇王氏……”一个娇滴滴的少女之声,在荆王覠身后传来。

    这位是赵煦的新婶婶,乃是荆王赵覠在今年新娶的新妇王氏。

    其出身名门,乃是太原王氏家族的闺秀。

    为表对皇叔续弦的欢喜,赵煦特意命人去登州,找苏轼写了敕封王氏的命妇制词。

    这让赵覠在宗室中,大大长脸!

    成为了公认的最得圣眷之亲王。

    在王氏之后,是一个略显疲惫的中年女声:“臣妇冯氏……”

    “恭问皇帝陛下、皇太后圣躬万福!”

    隔着帷幕,赵煦看向殿中,便看到了赵颢身后,一个穿着道袍的坤道,立在殿上,正朝着帷幕中拜礼。

    同时,赵煦还看到了他那位‘亲爱的二叔’那张阴沉的司马脸。

    “守冲法师,怎入宫了?”赵煦轻声问着。

    一个女官答道:“奏知官家,却是娘娘恩典,特旨以坤成节故,允希真凝寂大师出瑶华宫,与家人团聚……”

    赵煦听着,便喜道:“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赵煦知道的,扬王颢,做梦都想要和冯氏彻底切割,再娶一个新妇。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只要冯氏一天未死,哪怕他与冯氏已经和离,他也不能再另娶新妇。

    因为他和冯氏有世子!

    若其娶新妇,置世子于何地?

    这将直接引发礼法危机,朝臣们是死都不会答应的——若答应了,那么下次,有皇帝想要废后,朝臣们该如何劝阻?

    一旦皇帝可以随意废后,也就意味着,皇帝可以随意废储!

    在文臣们心中,这是祸乱之源。

    所以,为了防止皇帝随意废后,文臣们会对一切宗室的婚姻,严防死守。

    想和离?

    可以!

    但除非有一方死掉,不然,女方休想再嫁,男方也休想再娶。

    甚至,就算有一方中途去世,另一方想要再娶/再嫁,朝臣们也拼命阻拦。

    这叫防微杜渐,也是为后来者戒!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康公主的驸马李玮。

    福康公主去世已有二十余年,但李玮始终不敢提再娶。

    只要他敢提,那么文臣们就会翻他的底,把他揪出来批斗。

    所以,只要冯氏活着,哪怕她被困在瑶华宫里,赵覠也摆脱不了冯氏的阴影。

    更不要说,现在冯氏走出了瑶华宫。

    以大宋文臣士大夫们的尿性,只要被他们知道了这个事情,那么他们绝对就会立刻发动攻势——要求冯氏和扬王颢复婚。

    就像他们当年,死活都要逼着福康公主和李玮复婚一样。

    在士大夫们眼里,这是赵官家和其亲戚的义务,也是责任。

    天子无家事,家事既国事!

    所以,天家,要为天下榜样!

    要是你们家都乱来,不守礼法,怎么叫天下人遵守礼法纲常?

    唐代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