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60章 让我们的飞机再不惧霜雪(二合一)(3/4)

7g/m,过冷液滴平均直径35微米,符合连续最大结冰试验要求,请求开始云体垂直探测。”

    “请求批准。”

    由于缺乏卫星通讯手段,因此在飞机进入富含水气的云层之后,机组和塔台之间的通话质量会急剧下降,常浩南他们只能听到刺啦刺啦的杂音。

    云体垂直探测要求飞机从云体上方入云,下降到云底再爬升出云,记录垂直高度变化过程中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变化,确定哪个高度最适合实施试验,整个过程只会持续大概2分钟左右,并且会全程打开防除冰系统,理论上不会对飞行安全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无法与飞机保持实时联络还是多少让人有些紧张。

    终于,电台中的杂音消失了。

    林国范的声音传入所有人的耳中:

    “云底高度1200,大气液态水含量4.5g/m,过冷液滴平均直径105微米。”

    “我计划在1500和1200两个高度分别进行自然结冰试飞,每次持续15分钟,对应适航审定标准中的4、3类防冰能力。”

    显然,他这是想要趁着这数月难遇的珍贵气象条件,一次性完成手册中规定的全部试飞项目。

    根据常浩南和林国范制定的暂行标准,将飞机的防冰能力分为4类。

    其中1、2类对应不完善的防冰能力,只有在天气晴好、无积冰风险或弱积冰风险的情况下才允许飞行。

    3类对应北温带绝大多数空域的积冰情况,满足这一要求的飞机基本可以在所有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安全飞行。

    而4类防冰能力则相当于附加题,只有预计需要在更严重积冰风险环境中使用的飞机才需要完成。

    塔台指挥员回头看向站在身后的常浩南。

    后者迟疑了几秒钟时间,然后点了点头。

    “试飞计划批准!”

    ……

    在收到计划批准的消息之后,两架飞机调转方向,一头扎进了浓密的云层之中。

    很快,飞机表面就结上了一层致密的薄冰,挡住了所有人看向外面的视线。

    正常情况下,飞机都会特地避开这种显然十分危险的空域,因此无论是对于随机起飞的工程师,还是身经百战的试飞员而言,这都是可以说是一次相当特别的体验。

    尤其是运8机头部分的领航员舱,270°的视野完全处在冰层包裹之中,领航员报告说自己仿佛处在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里面一般。

    不过随着冰层越来越厚,刚刚的新鲜感逐渐过去,飞行员已经感觉飞机变得越来越难以操纵。

    后面的机舱里,林国范正紧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画面,生怕看错了积冰厚度标尺的位置。

    根据常浩南之前进行的模拟,在正常构型水平飞行的状态下,飞机机翼未防护前缘的积冰厚度应该达到7cm,才算达到测试标准。

    “积冰状况已经满足要求,开始进行机动飞行试验!”

    由于云层中无法和塔台沟通,因此只能由林国范来给两架飞机一起下达指令。

    “等等……这太疯狂了。”

    无线电中传来了科伦坡的声音:

    “我刚刚在电脑上看到,外界大气中的水含量已经超过4g/m了!这……这比FAA规定的数据高出了4倍!”

    “你说的没错,科伦坡先生,可我们不是FAA,我们是CCAR。”

    林国范对着手中的话筒说道。

    “但是……但是为什么要这么极限?除了暴风雪天气之外根本不会有这么极端的情况,而暴风雪天本来也不可能让飞机起飞!”

    科伦坡的声音中带上了一些颤抖,似乎他此刻已经有点后悔跟着上来了。

    “当然是为了安全,放心吧,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防除冰系统,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而且,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我们总不可能把你从机舱里丢出去。”

    林国范说完之后没有再搭理科伦坡,而是直接下令道:

    “开始水平稳定盘旋。”

    两架飞机的飞行员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舵面,让飞机开始向右进行40°坡度的稳定盘旋。

    “我……我看到这架飞机的机翼抖振幅度很大,真……真的没问题么?”

    新舟60机舱里面的科伦坡面色惨白地向旁边的机械师问道。

    后者一脸淡定地抬头朝另外一个摄像头的屏幕瞄了一眼,然后又重新看向面前的笔记本电脑:“没关系,那是我们的主动颤振控制系统在起作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