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谍影

第三十二章 龙兴之地(3/4)

而身在皇族,耳濡目染之下,就跟后世的北京出租车司机一样,谈论些国家大事是再正常不过。

    说者有意,听者先是无心,然后也变得有意了,兰妃眼睛一亮,开口道:“文学,我有一个请求,还望你不要拒绝!”

    黄尚道:“娘娘请说。”

    兰妃道:“我高氏一族的根基,不仅在邺城,还在晋阳,我母子孤苦,无人可信,唯有文学一直不离不弃,文学既想离邺城,何不去为我母子坐镇晋阳?”

    黄尚闻言,沉默下去。

    有一个地方,被称为“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汉文帝刘恒、李渊、尔朱荣在此发家,杨广、李治在此为王,后唐、后晋、后汉在此定都。

    嗯,全是后,似乎有些不吉利,但不可否认它的重要性。

    这个地方,就是如今北齐的别都,晋阳,后世的太原。

    能让暴虐变态的北齐王朝坚持了二十多年,它的重要性排在第一,看起来邺城是国都,晋阳是陪都,其实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重要性上,晋阳都在邺城之前。

    晋阳是“霸业所在,王命之基”,北齐开国皇帝称帝伊始,就下诏“太原复三年”,在经济上给予晋阳一系列优待,免除三年赋税,同时大力发展冶炼和陶瓷技术,还建成了通往平城、平阳、洛阳、长安、邺城的几条交通干线。

    这是有原因的,晋阳地处耕种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带,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漠北进入中原的第一个中转站。

    大量的胡人,络绎不绝地从北方草原过来,带来了许多西域商品,在此完成贸易,并以此为中转,将商品向东带入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地区。

    此地的财富积蓄可想而知,源源不断地为邺城供血,才能让北齐存活下来。

    毫不夸张地讲,捏住这里,就捏住了北齐的命脉,同时能影响到许多外族。

    所以兰妃提出这点并不奇怪,因为她身边下人早被老妇人收买,为的就是不断提醒,需要一个人去执掌晋阳。

    换另一个人,哪里舍得哦,但兰妃原本什么都没有,自然是什么都舍得。

    她越想越觉得,这是老天爷给她的机会,让她当太后。

    黄尚府邸接二连三受到袭击,不愿意再在邺城生活,他本人又还没有功成名就,但已经得到了本家的一定支持,还是高平王文学。

    这种种条件,机缘巧合,哪里还有比他更合适的?

    没有了啊!

    为此,她再三恳求,务必要得到黄尚乃至其身后的河东裴氏,一起同舟共济。

    某种意义上讲,她宁愿让出晋阳,就当利益交换了。

    终于,黄尚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虽然从一开始,他就看中了晋阳,布局把邺城的水搅得一团浑,让各方进来,正是为了自己入主晋阳铺路,但也要拒绝拒绝,让人家有成就感,才是皆大欢喜。

    心地善良,心地善良。

    兰妃大喜,赶忙让自己呆头呆脑的儿子写下密诏,再将高湛留下的一枚印玺交托。

    当然不是帝玺,但也能说明身份。

    晋阳如今正有斛律光坐镇,其内也是势力错综复杂,但有了这个身份,再加上裴氏的势力,兰妃相信这位丰神俊朗的文学,能在那里大展拳脚,打开局面。

    到时候,有了晋阳作为后盾,她在邺城也能挺直腰杆,有话语权,哪怕到了危急时刻,都有了一条退路。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她还想宴客送别,但黄尚去意已决,袍袖一展,两臂张开,抱拢在胸前,郑重一揖:“定不负所托,保娘娘母子平安!”

    ……

    ……

    就在黄尚离开邺城的第二日。

    青莲山庄内,正在同仇敌忾。

    “谁在这场宫变中,得了最大的好处,谁就是幕后黑手!”

    “查!一定要查出这个家伙!”

    “我觉得是高长恭!一定是他!”

    六皇子身边可以当成亲信的,就裴矩一人。

    但这位世家子直接离开了,明哲保身的意思满满,众人自然将目光移开,将这个小人物抛之脑后。

    然后,他们看来看去,目光盯上兰陵王。

    好啊,你这浓眉大眼的……

    不对,兰陵王长得秀里秀气。

    好啊,你这秀里秀气的家伙,也会玩阴谋诡计了!

    以前真没看出来!

    “废长立幼,废嫡立庶,高长恭这是篡权,我们能把他给斗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