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主,此次你是有意放水走了他,是不是?虽然你这也是报答他,但再也不许有下一次!”
孟平惊惊颤颤,认罪求饶。李诗剑道:“可以饶你死罪,但不可不罚!我要将你削职降官,贬为佰长;你须得立功,才可赎罪!来人,先把他拉下去,打二十军棍。”
战果统计结束后,李诗剑将降兵与降将作一番整顿,加上原有人马,就其中选兵八万,进攻倒马州。
杨清才逃到倒马州主城,聚拢残兵并各县守军,才二万多人,听说李诗剑领兵八万来攻,自知不敌,于是放弃倒马州,退保黄州、洪州。
杨清才退入黄州后,手下各部兵皆到,总兵力达到五万,这才安心。然而又有张八李九领残兵来报:“万俟松敌不过李诗君,全军大败,本人被俘!”
原来,万俟松领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包围了顺义州北边门户景县。
那景县守军,自边界到景县,设有十座烽火台以传警讯,万俟松大军到时,徐兴与马荣先是以攻代守,由马荣出县迎战,颇有斩获。
只是,虽然徐兴有智,马荣有勇,但与万俟松十万大军相比,五千兵太少,最后不得不退入城中死守。
幸而李诗君五万人马及时赶到,双方就在景县拉开了大战序幕。
李诗君大兵到后,先行冲击万俟松围城之营。万俟松跟副将李达商量道:
“这李诗君,人称屠马将军,有勇有谋,况且城中徐兴多智,马荣勇猛,我军若是顿兵坚城之下,他们里应外合,这个仗可就不好打喽!”
李达道:“我兵倍于敌兵,兵法上说,十则围之,倍则战。敌军冲营,将军你是主将,不宜先出,我先迎战李诗君,作试敌之战,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万俟松道:“李诗君不是一人可以挡得住的,不如我军齐出,乘他立足未稳,混战一场,或许能收大功。”
二将商议既定,当下就各领三万兵来迎战李诗君。万俟松、李达两支人马一左一右攻到,与李诗君混战,李诗君一看不能胜,亲压后阵,大军后退二十里,安下营寨。
万俟松、李达得胜回营,商量军情,万俟松道:
“我军初战小胜,但终究是没能实现偷袭夺取景县这个作战目标,徐兴马荣文武相济守于内,李诗君元气未伤而攻于外,说起来,这个情势依旧对我们不利,李将军,你有什么好法子不?”
李达道:“将军,末将曾经学过一个阵法,叫做八门阵,我军兵力既多于敌兵,正好布这个八门阵,把这景县作为八门中心,又合九宫之理,正好可以外挡李诗君,内困景县,我们跟他李诗君斗阵,怎么样?”
万俟松听了,连声称:“好!”又说道:“李诗君有勇有谋,但也不会是万事通吧?我就不信他李诗君还精通阵法!”
于是万俟松、李达日夜排兵,布下八门阵,并派人前去向李诗君邀战。
李诗君得了信,便回复:待我观阵之后,就来破阵!
第二天,李诗君与万俟松阵前相见,李诗君就明告万俟松,七天后破阵!
却说李达这个八门阵,也是经过高人真传的,李达又使了个小心思,初布阵时故意留下些许破绽,只待李诗君观阵之后,发起攻击之前,一夜之间,将这些破绽全部修补齐整,再无一丝疏漏,好让李诗君吃个大亏。
却说李诗君观阵归来,皱眉不语,苦思对策。田梦常道:“师弟为何观阵归来就一言不发?”
李诗君道:“师兄,那万俟松与李达所布这八门阵,料师兄也识得。只是这个阵即使打破,也不过两军混战一场而已;就算是我军能取得胜利,也必然伤亡甚多——
我看他这个阵,又暗合九宫,恰恰把徐兴、马荣的人马困在景县城中,无法出援,不能内外夹攻。所以我想……”
田梦常笑道:“莫非师弟想另出奇兵,用最小的代价,以求最大的战果?”
李诗君道:“师兄,人们常说,‘杀人一万,自损八千’,两军混战拼杀,不免要死人盈野,尚且不能保证大获全胜;若是我军能够用巧计,敌将自当献老营——小弟之意,正在于此。”
田梦常道:“师弟,他那八门阵有破绽,只是,依他这阵能暗合九宫来看,我怀疑这破绽是他故意留下的。莫非师弟想从这里着手,来达成出奇制胜?”
李诗君道:“师兄对他这八门阵的看法,正与我相同。我想装作不知这破绽是他故意留下的,每天去假作研究他这破绽,以迷惑万俟松,却另行出兵,偷袭他后路,那时他这八门阵,不须攻打也就破了,我军再趁势进攻,既可全胜,伤亡也小,不知师兄看这条计行不行?”
田梦常道:“师弟,这条计完全可行!兵法上爱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