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行

得宝剑莹姑下山 聚酒席英娥叙旧(3/4)

江中吗?”

    姜、章二人才明白在江边打了一早晨,并无一个人去看,原来是大雾遮断的原故。

    随便敷衍路人两句,转回家去。

    二人才进中厅,忽然眼前一亮,朱梅、恒眉大师、英娥、莹姑四人已经降下。

    章勤发妻故去已经四年,遗下衣物甚多。留下一儿一女,俱在亲戚家附读。家事由一个老年姑母掌管。

    便请众人坐定,一面命人端茶备酒。急忙将姑母请出,叫她陪莹姑去更换湿衣。自己也将湿衣重新换好,出来陪坐。

    大师已不食烟火食,英娥吃素,朱梅、姜越倒是荤酒不忌,而且酒量甚豪,酒到杯空。

    移时莹姑换好衣服出来,她在山中本未断荤,常打鹿烤肉来吃,大师也命她入座。

    自己随便吃了点果子,便嘱咐莹姑好生跟英娥学剑,同朱梅订好在新正月前成都相会,将脚一登,驾剑光破空而去。

    莹姑不知青霓剑是否还在朱梅手中,抑或被师父一怒收了回去,见师父一走,也不敢问,好生着急。

    英娥见莹姑坐立不安,心知为的是两口宝剑,便对莹姑道:“师妹的两口宝剑,俱是当世稀有之物,加上恒眉师叔的真传,贤妹的天资,自必相得益彰。适才恒眉师叔命我代为保管,早晚陪贤妹用功。从今以后,我的荒魔,倒是不愁寂寞的了。”

    莹姑闻言,知二剑未被师父收去,才放宽心。这时姜、章二人都陪朱梅痛饮,殷殷相劝,无暇再讲闲话。

    那英娥心中有事,几番要说出话来,见朱梅酒性正豪,知这老头儿脾气特别,不便插嘴拦他高兴。

    那姜越在观战时,忽然英娥唤他乳名,好生不解,本想要问,也因为朱梅饮在高兴头上,自己拿着一把壶,不住地替他斟,没有工夫顾到说话,大家只好闷在肚里。

    这一顿酒饭,从未正直饮到酉初。英娥本不用荤酒,莹姑饭量也不大。姜、章二人也早已酒足饭饱。因都是晚辈,只有恭恭敬敬地陪着。

    到了掌上灯来,朱梅已喝得醉眼模糊,忽然对英娥说道:“你们姊弟不见面,已快二十年了,回头就要分别,怎么你们还不认亲呢?”

    英娥闻言,站起答道:“弟子早就想问,因见师伯酒性正豪,不敢耽误师伯的清兴,所以没有说出来。”

    朱梅哈哈大笑道:“你又拘礼了。我比不得赵胡子,有许多臭规矩。骨肉重逢,原是一件快活事,有话就说何妨?”

    英娥闻言,便对姜越道:“姜师弟,请问堂上尊大人,是不是单讳一个铸字的呢?”

    姜越闻言,连忙站起答道:“先父正是单名这一个字,师姊何以知之?”

    英娥闻言,不禁下泪道:“想不到二十年光阴,我姑父竟已下世去了。姑母王大夫人呢?”

    姜越道:“先父去世之后,先母第二年也相继下世去了。小弟年幼,寒家无多亲故。师姊何以这般称呼,请道其详。”

    英娥含泪道:“瑞宝,你不认得身入空门的表姊了?你可记得十九年前的一个雪天晚上,我在姑父家中,同你玩得正好,忽然继母打发人立逼着叫我回家过年,你拉我哭,不让我走,我骗你说,第二日早上准来,我们一分手,就从此不见面的那个秦英娥么?”

    姜越闻言,这才想起幼年之事,也不禁伤心。答道:“你就是我舅家表姊,乳名玉妮的么?我那舅父呢?”

    英娥道:“愚姊自先母去世,先父把继母扶正之后,平素对我十分虐待。多蒙姑父姑母垂爱,接到姑父家中抚养,此时我才十二岁,你也才五岁。先父原不打算做异族的官的,经不住继母的朝夕絮聒,先父便活了心。我们分别那一天,便是先父受了满奴的委用,署理山东青州知府。先父也知继母恨我,本打算将愚姊寄养姑母家中,继母执意不肯。先父又怕姑父母用大义责难,假说家中有事,硬把愚姊接回,一同上任。谁想大乱之后,人民虽然屈于异族暴力淫威,勉强服从,而一般忠义豪侠之士,大都心存故国,志在匡复。虽知大势已去,但见一般苦难同胞受满奴官吏的苛虐,便要出来打抱不平。先父为人忠厚,错用了一个家奴,便是接我回家的石升。他自随先父到任之后,勾连几个丧尽天良的幕宾,用继母作为引线,共同蒙蔽先父,朋比为奸,闹得怨声载道。不到一年,被当地一个侠僧,名叫超观,本是前明的宗室,武功很好,夜入内室,本欲结果先父的性命。谁知先父同他认得,问起情由,才知是家人、幕宾作弊,先父蒙在鼓里。他说虽非先父主动,失察之罪,仍是不能宽容,便将先父削去一只耳朵,以示儆戒。那恶奴、幕宾,俱被他枭去首级,悬挂在大堂上。先父知事不好,积威之下,又不敢埋怨继母,费了许多情面,才将恶奴、幕宾被杀的事弥缝过去。急忙辞官,打算回家,连气带急,死在路上。继母本是由妾扶正,又无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