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行

名山采药爱缠绵   携女游城惊摇落(4/5)



    孙振对她说明来意,老佛婆便引孙振父女去到禅堂落座,送上两盏清茶,便到里面去了。

    不多一会,唪经声停歇,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尼姑。

    互相问过姓名法号之后,孙振便说游山饥渴,意欲在她香积厨内扰一顿素斋。

    那尼姑名唤广慧,闻言答道:“李施主,不瞒你说,这解脱庵昔日本是我师兄广明参修之所,虽不富足,尚有几顷山田竹园,她又做得一手的好素斋,历年朝山的居士,都喜欢到此地来用一点素斋。谁想她在上月圆寂后,被两个师侄将庙产偷卖与地方上一些痞棍。后来被我知道,不愿将这一所清净佛地凭空葬送,才赶到此间将这座小庵盘顶过来,只是那已经售出去的庙产无力赎回。现在小庵十分清苦,施主如不嫌草率,我便叫小徒英男作两碗素面来,与施主用可好?”

    孙振见广慧谈吐明朗,相貌清奇,二目神光内敛,知是世外高人,连忙躬身施谢。

    广慧便唤佛婆传话下去。

    又对孙振道:“女公子一身仙骨,只是眉心这两粒红痣生得煞气太重。异日得志,千万要多存几分慈悲之心,休忘本性,便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了。”

    孙振便请广慧指点国蕤的迷途及自己将来结果。

    广慧道:“施主本是佛门弟子,令嫒不久也将得遇机缘。贫尼仅就相法上略知一二,在施主面前献丑,哪里知道甚么前因后果呢?”

    孙振仍是再三求教,广慧只用言语支吾,不肯明言。

    一会,有一个蓄发小女孩,从后面端了两大碗素面汤出来。

    孙振父女正在腹中饥饿,再加上那两碗素面是用笋片、松仁、香菌作成,清香适口,二人吃得非常之香。

    吃完之后,那小女孩端上漱口水。

    国蕤见她生得面容秀美,目如朗星,身材和自己差不多高下,十分羡爱,不住用两目去打量。

    那小女孩见国蕤一派秀眉英风,姿容绝世,也不住用目朝国蕤观看。

    二人都是惺惺惜惺惺,心中有了默契。

    孙振见国蕤这般景况,不等女儿说话,便问广慧道:“这位小师父法号怎么称呼?这般打扮,想是带发修行的了。”

    广慧闻言,叹道:“她也是命多磨劫。出世不满三年,家庭便遭奇冤惨祸,被贫尼带入空门。因为她虽然生具夙根,可惜不是空门中人,并且她身上背着血海奇冤,早晚还要前去报仇,所以不曾与她落发。她原姓余,英男的名字是贫尼所取。也同令媛本有一番因果,不过此时尚不是时候。现在天已不早,施主如果进城,也该走了,迟了恐怕城门关闭,进不去。贫尼也要到后面做功课去了。”

    孙振见广慧大有逐客之意,就率国蕤告辞,并从身上取了二两散碎银子作为香资。

    广慧先是不收,经不起孙振情意甚殷,只好留下。

    广慧笑道:“小庵虽然清苦,尚可自给。好在这身外之物,施主不久也要它无用。我就暂时留着,替施主散给山下贫民吧。”

    孙振作别起身,广慧推说要做功课,便往里面走去,只由名唤英男的小女孩代送出来。

    行到庵门,孙振父女正要作别举步,那英男忽然问国蕤道:“适才我不知姊姊到来,不曾请教贵姓。请问姊姊,敢莫就是后山顶上隐居的李老英雄父女吗?”

    孙振闻言,暗自惊异,正要答言,国蕤抢着说道:“我正是后山顶上住的李国蕤,这便是我爹爹。你是如何知道的?”

    余英男闻言,立刻喜容满面,答道:“果然我的猜想不差,不然我师父怎肯叫我去做面给你们吃呢?你有事先去吧,我们是一家人,早晚我自会到后山去寻你。”

    说到此间,忽听那老佛婆唤道:“英姑,师太唤你快去呢。”

    余英男一面答应“来了”,一面对国蕤说道:“我名叫余英男,是广慧师太的徒弟。你以后不要忘记了。”

    说罢,不俟国蕤答言,竟自转身回去,将门关上。

    孙振见这庵中的小女孩,居然知道自己行藏,好生奇怪。

    想要二次进庵时,因见适才广慧情景,去见也未必肯说,只得罢休。

    好在广慧一脸正气,她师徒所说的一番话俱无恶意,便打算由城中回来,再去探问个详细。

    那国蕤在山中居住,正愁无伴,平空遇见一个心貌相合的伴侣,也恨不得由城中回来,立刻和英男订交。

    父女二人各有心思,一面走,一面想,连山景也无暇赏玩。

    不知不觉过了凉风洞,从伏虎寺门前经过,穿古树林,从冠峨场,经瑜伽河,由儒林桥走到胜风门,那就是县城的南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