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烈了。正打坐的智障肚皮咕咕叫,脑海中便不自觉的想起了运粮船上香喷喷的米饭、馒头,鲜嫩的生鱼片,美味的王八汤……
越想越饿,口腔内的细胞开始活跃起来,不过这也有一样好处,口水特别多。口水也叫做金津玉液,俗话说:气是续命芝,津是长生药。古医书上记载,津 液为精气所化,吞津有润心消火、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甚至是抗衰延老、强筋壮骨、返老还童的作用。
为了转移注意力,智障收拢精神无心朝天,舌顶上颚搭起鹊桥,洞开任督二脉,推动九阳真气在全身的经脉中循转周天。随着真气的运转,智障的身上开始泛起微微的金紫色光毫,这是真气扩散到体外的结果。内力运转,无时无刻不在滋养肉身,伐经洗髓,一方面强化智障的肉身,一方面这些溢出体外的真气可以形成防护罩,帮助智障抵挡外界的攻击。内修肌理、外御强敌这便是金刚不坏的缘由所在。
九阳神功是智障在少林寺藏经阁中的楞严经夹层里得到的,相传为达摩所著。智障也以九阳真经为佛门经典,并以九阳真气为基础使出少林七十二绝技。不过智障的七十二绝技用的不伦不类似是而非,看起来威力巨大,却是九阳真气的作用,其实智障从未真正的参透任何一门绝技。
九阳源自先天八卦,易经之道亁,九阳开列,唯九五之德,元、亨、利、贞,上九则是亢龙有悔,所以练至大成时才会有燥热焚身之苦。所以九阳神功其实是一门道家功法,只因藏在楞严经夹层中,所以才托为达摩所著。
智障也是在练成之后才发现九阳真经出自道家而非佛门,因为随着真气的积累,神功即将大成时,头顶的宫会穴被打通,接着真气灌注其中,自己的精气神一并升华、聚集于此,就好像突然开了窍,耳聪目明、天地似乎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切都在自己的感知之下,仿佛脱离了凡俗一般。这种状态是内力修练到一定境界的表现,道家有一个名词,谓之:三花聚顶,也就是练气士们炼精化气至圆满境界的表现。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炼虚合道,这是练气士口中修炼的四个境界。所谓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为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只有经历虚空、契合大道之后方能功成道备,形神俱妙,脱离凡尘,与道合真。四大境界中,炼精化气还未脱离世俗,或者说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并不那么巨大,但达到炼气化神的境界之后,便可以称得上为修真者了,这一阶段的修士以真气、灵气为基不断壮大巩固自己的神念,使真气物化成丹,神念宛如一粒种子种在真气聚集而成的金丹之内,等待着成熟化生的那一刻,修士的心神力量得到显化,具备实际上的功用。神念的力量不但强大,且更加神奇,能够对可见的不可见的事物产生影响,正所谓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境界中修行浅薄者可以神念御物,比如常见的御剑飞行、穿墙术、诅咒御鬼、驱邪除病、算命旺气等等;而神念强大者,甚至可以呼风唤雨、搬山移川、引雷驱电,真正是一念生则而天地变惊。
待到修炼至练神返虚的境界后,那便真正称得上是仙神了,这一境界的修士神念已经不再需要真气的孕育,脱离了金丹这一母体,化生成婴,神念已经可以脱离肉体的束缚独自生存在天地间,此时的修士可称为无所不能,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无牵无挂、逍遥自在。道士们有句诗说得好: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此时修士的神念显隐莫测、变化无穷,性圆则慧照十方,灵通无破。故能分身百亿,应显无方。
其实炼气化神与练神返虚之间的分别并不明显,都是吸纳天地灵气来滋养神念、神识,修为浅薄者的神识太过娇弱,还离不开肉身的保护,而高明者的神识已经很强大了,肉身不但起不到保护的作用,还会成为神识的累赘。至于仙,其实并非一种修炼的境界,仙只是一个称呼。仙字的含义从字面理解是人在山间,而真正意义上的仙是修士的神念寄托在三十三天之上的虚空中,而这片虚空,是掌握在玉帝的手中。所以只有天庭册封承认的炼神修士才可称之为仙人。
至于炼虚合道,那是修士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返虚之境的神念可以遨游天地、历尽虚空,但脱离了肉身的神念终归还有有一个归宿,这个归宿不是虚空,不是宇宙,而是合于遍布万化、无所不在的大道。大道是什么,大道在哪里?想来那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可能会知道,高居九霄的道祖可能知道,其他的就算是三清玉帝,西天诸佛也在练神返虚的境界中苦苦追寻着、探索着,而不知道为何物,更不知怎样将自身的神念与所谓的大道相合。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吾不知其名,故强曰之为道。
炼气化神之境达成圆满的智障,竟会为了一些银钱准备去皇宫里做偷儿,若是被别的修士知道了,一定会笑掉大牙。此时智障甚至可以不用真气,只靠神念将别人的钱袋拿到自己的手里,而他却打定主意跑到皇宫去偷。这就像是一个壮汉想要拔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