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坊

第七十五回 抉择(3/4)

>
    “这两种不同的决策,也是心学最重要的一部分,秉着良知之心,变通地达到目的。”

    易师真心中一动,道:“之前也听说了您创立的心学,当时理解了,可现在又糊涂了。心学,是做出的圣贤之道,可您为了逢迎权贵委曲求全至如此地步,就算是圣贤之道,也恐怕脸面上有些不光彩吧?”

    王卓仁语重心长地道:“真理变幻无穷,只有良知人人皆有。良知就是真理,就是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何须在乎这点脸面?”

    易师真问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事呢?要如何去判断正确与错误呢?”

    王卓仁郑重道:“对于一个人,有利于其成长,对于百姓,有利于大多数人,对于国家,有利于长远的未来,这,就是正确的事!”

    他又接着道:“通过对照,我们便知道正确与错误,也就知晓了真理,得到了良知。但是,这才是第一步,因为不去实现的良知,只是夸夸其谈,这良知实际上毫无用处。”

    “只有去想方设法去实现,才是致良知。这就是行。只有知行合一,互为表里,知才是真知,行才是真践行。”

    易师真沉思片刻,道:“所以,您才会愿意低眉顺眼去讨好尤太监和皇上?”

    王卓仁点头道:“现实中我们带着很多枷锁,想要致良知,那就要带着镣铐起舞,要懂得利用规则,哪怕是利用我们很厌恶,却无力改变的潜规则。”

    易师真再次低着头思考,心中作出决断,然后抬起头,将他在杨玉婵和尹道长口中得知的消息,包括断藤峡中红莲教中天命坊药师与捉妖师、缇骑勾结,煽惑百姓抓捕菟族之事,尽数告诉了王卓仁。

    王卓仁边听边点头,听易师真说完之后,道:“这天命坊,老夫也有耳闻,朝中时常有人购买异方,做延年益寿的仙方,贿赂的银子花得如海似的。只是这异族,老夫的确没有见过。”

    易师真注视着他,问道:“那您对异族是怎么看的?”

    王卓仁道:“老夫依然还是那句话,只要一个人有良知,不曾威胁和迫害他人,是人族还是异族,根本不重要,也无需在意。”

    熊蹯和苏合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感动的神色,尤其是熊蹯,之前还是愤愤不平,但听到他这句话,气愤顿时冰雪消融了。

    易师真道:“王先生,晚辈一直以来有个困惑,现在皇上下令清剿天下异族,可他们并没有犯下罪责,只是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受迫害,因此晚辈想救治他们。”

    “可我一人难以螳臂当车,如果晚辈能加入天命坊,就可以想办法救治更多异族,可代价就是会伤害到其中一些异族,您说晚辈该怎么抉择?请王先生指点迷津!”

    坐在一旁的高人等听到他的话,眼中神色一闪,但没有说话。

    看着王卓仁沉吟不语,易师真的心里也在打鼓。

    他从蕲州逃出来,领悟了利益分配的重要性,当初多给蕲州县令和金捕头一些贿赂,也不至于那么狼狈逃窜,还劫狱烧衙门。

    在田州秦府,他又看到了官场上的这些官员不同的嘴脸和各自的算计,官场的乱象也是明哲保身,以利益为先。

    从这些事上,他知道了,也许真的和高人等说的一样,不论是朝廷还是江湖,都是一个“利”字当头的道场,有钱有势的人才玩得转。

    重要的是,王卓仁的话点醒了他,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付出代价,带着镣铐起舞,哪怕沉重的镣铐会磨烂手脚,让他成为一个有伤疤、有污点的人。

    但是,他知道了这些道理,也依然做不出抉择。

    至于原因,并非是高人等说的,他是为了成为一个英雄,也并非仅仅是为了维护读书人的斯文脸面。

    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身影,一个为了流民和穷苦百姓,甘愿无偿救治,还辛劳地去跋山涉水采集药材,入不敷出、家道贫穷还在苦苦坚持的人。

    从小他的父亲对他严厉,可也是他的教育让他成长为现在的模样,他父亲一直是他的榜样,他的英雄。

    可现在,他为了一个目的,要去加入他痛恨的天命坊,为了救人而去伤害别人,虽然他明知道,这件事其实更加有利于他救治更多异族,可父亲苍老的身影总像是一块石头,压着他喘不过气来。

    英雄是伟大,可是也痛苦。

    他爹是英雄,可是苦了一辈子。

    他的父亲如此,王卓仁何尝不是?

    王卓仁深深地看着易师真,道:“易师真,我曾教过门生百千,也不曾像今日这样沉重。但我依然认为,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绝不能算真知。”

    “如果你的面前只有一条路能让你致良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