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肆虐,直到敌人救兵到来才猥琐地消失在地下。
巨大的地表震荡只是深渊巨虫袭击前故意放出的警示,因为在虫巢舰队大军压进时,这对还在四处寻找震源进行防守的敌方部队来说确是让人一夜白头的折磨。
因为主脑给的活都高度专业化,深渊巨虫的生理结构都难以置信的简单。它的六只小短螯虽然难以在近身格斗中占居什么优势,但是是在地下掘洞是却能获得大量额外的牵引力。
或许深渊巨虫腿短,但如果你认为它手无寸铁就大错特错了。它那长满锯齿的大嘴之下就是它那别有“洞”天的食道。
深渊巨虫的受害者们都去“洞“里面“五日游”去了,它们在将完成长达数天的痛苦消化旅行后,以屎的形态结束旅游。
而那些大到足以让深渊巨虫卡住宽敞嗉囊的敌人将会被巨虫的肌肉发达的尾巴一顿乱拍,揍成薄饼之后再享用。
不要被巨虫庞大的身形迷惑了,其实它们极其灵巧。你可能无法相信它能在枪林弹雨中优雅地表演吴宇森式避弹技巧以及360度托马斯回旋。
不得不佩服命运母后的精巧手艺:生长在深渊巨虫身体两侧的压力感应器官使它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的壮举。
这种器官是如此的精致,以至于深渊巨虫潜行在地底和水中时可以通过吸收和解码压力波纹在脑中浮现层层叠叠,瞬息万变的周遭事物影像。
这使得深渊巨虫在幽暗的地底也能追杀猎物。即便是地表最轻微的颤动也能给猎杀中的深渊巨虫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使得它们可以在半路中以惊人的速度和分毫不差的准确性截杀猎物。震动越规律,情报越准确。
猎物心脏惊恐的跳动对深渊巨虫来说,就像海中光辉的灯塔一样明亮。这样,受害者自身的恐惧成为了“泰伦胃中五日游”的最好门票......
这两种遁地单位,都是敌人噩梦一般的存在,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这些虫族会是在什么时候冒出来,夺去战士们的生命。
更为可怕的是,你甚至都不能察觉的到,一旦到了你察觉到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虫族的进攻已经开始了,你已经无法阻止他们的疯狂盛宴了。
不得不说,虫族能成为宇宙中,能与人族并肩而坐的种族,其得天独厚的天赋和战斗本能,着实让人惊叹。
但最让人类感到心寒的却是他们的近乎变.态的繁衍和进化方式——由主脑主宰一切的繁衍和兵种的选择,而在他们漫长的生命线中,各种基因图谱,可谓是应有尽有,想制造出什么样的新型虫族单位都是毫不费事儿的!
尽管如此,但主脑们依旧有着一些常用的兵种单位。基本上这些基本单位,都是经历过数以亿记的战斗中,依旧能十分完美的诠释自身价值的虫族单位。
比如说角虫这种兵种的单位,它们在虫巢舰队中,是以百亿的数量存活着。
每一个角虫都生有能把装甲像菜一样切的利刃,以及一双发达的狗腿。它会像跳蛛一样追逐猎物,算好距离后通过一系列跳劈捕杀猎物;这给赋予体态轻盈的角虫一种昆虫般的步态。
角虫是种极度一根筋的生物。它们会不知疲倦,无视伤痛,丧心病狂地追逐自己的猎物直到他们被自己巨镰一样的爪子撕成碎片为止。
猎物死亡后,角虫会用自己的锐如刀锋的牙齿作为餐具,在受害者的尸体上大快朵颐。可吃一餐并不管饱,主脑给角虫安排的肉食性新陈代谢系统会使它马上饥饿,立刻出发寻找新的猎物。
角虫的袭击一般是虫群大队人马到来的先兆。一波一波角虫的利爪与尖牙会像雪崩一样直勾勾地向敌人的前线席卷而来。
角虫有着令人畏惧的猎杀本能,主脑并不需要给它什么指示;一旦开始攻击,角虫们就开始“便宜行事”。偶尔主脑会向它们快捷简单的大脑下达命令,比方说攻击一个距离更近且更有价值的敌方目标,但这并不常见。因为角虫只是主脑制造的“消耗品”。
角虫一般通过轨道菌囊降落至猎物所在星球。或许很多菌囊还未能到达地面就被行星的轨道防御系统摧毁了,但那无关紧要。因为只要有一个菌囊着陆,这颗行星就麻烦大了。
首先,着陆的角虫会四处伏击本地生物。更糟糕的是,不像其他的泰伦虫族只能通过克隆繁殖,角虫能孤雌生殖。它们会在自己短暂的生命周期结束之前将产数百枚卵于地表下。
于是,角虫的前浪刚刚死在沙滩上,后浪立刻就推上来了。当舰队的主体到来时,行星的守卫者们还在被行星上四处为乱的角虫海困扰不已呢!
再比如说,能够执行主脑发布的闪电突袭和秘密追踪任务的吞噬虫。
吞噬虫和它一根筋的兄弟差不多,吞噬一切的饥饿感驱使着它们长着六跪二鳌的蛇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