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38章五年人世(3/4)

  这得问清楚了,免得买错了,让人挑剔粮食质量。

    差役指着东边:“咱听说那边的徐氏粮行,做生意厚道,你可以去看看。”

    去年新来的府尹就姓徐,之前这粮铺东家姓王,再之前姓孙。

    府尹五年一换,东家五年一改,端的神奇!

    李平安去买粮食,发现比市价贵了五成,偏偏供不应求。

    “这狗日的世道!”

    ……

    正统十一年。

    夏。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无不称赞陛下圣明。

    “多收了五百斤,赚了!”

    李平安耕种水平大涨,十五亩田收了五千斤粮食,高于朝廷收税数目。

    惯例驾驭牛车去府城,交了三千斤的租子

    余粮还是两千斤,多收的粮食,让胥吏赚了个干净。

    精研技能,没有屁用!

    然而不精研又不行,胥吏的贪婪年年增长,想要活的安稳就得埋头苦干。

    李平安交了租子,来到前衙廨房。

    皇田不是私田,五年租期到了,必须到衙门置换新的书契。

    破旧的廨房中,坐着个肥胖书吏。

    绿豆眼大胖脸,肚腩随着呼吸一鼓一鼓,活像个癞蛤蟆蹲挤进椅子里。

    李平安躬身上前,将书契放桌上:“大人,我来续租皇田。”

    “嗯……”

    癞蛤蟆说话拉长音调,瞅了眼书契:“你来晚了,这田明年租给别人了。”

    李平安熟练的上前握手,塞了粒碎银子:“大人,我与冯书吏相熟,行个方便。”

    “老冯啊……”

    癞蛤蟆正了正身子,食指拇指搓来搓去:“这事儿不好办,毕竟人家先来,我也不能徇私枉法!”

    李平安知道嫌钱少了,又摸出粒碎银子,塞到癞蛤蟆手里。

    “大人帮帮忙,我家就住在田边,妻儿老小的不方便搬家。”

    “原来有这般难处。”

    癞蛤蟆满脸正气的说道:“咱当差的就得为百姓着想,养活妻儿老小不容易,这地你就种着,谁也抢不走!”

    说着取了新书契,盖上了官府印章。

    李平安千恩万谢:“大人真是个好官,百姓享福了……”

    癞蛤蟆听不出个好赖话,得意的摆手:“咱是看在老冯面子上,否则什么都不好使。”

    言下之意,寻常百姓送钱都没门路。

    李平安出了衙门,对着墙角唾了口老痰,着实恶心坏了。

    回到家中。

    陆三爷在院里等着,见李平安回来,连忙询问。

    “唐先生,皇田租下来没?”

    “租下来了。”

    李平安没讲贿赂之事,非是机密,而是用不着讲,大家都知道。

    “还好还好。”

    陆三爷松了口气:“听说不少人续租不成,必须搬家换地,老汉寻思着去衙门,寻把兄弟说说话。”

    陆三爷把兄弟是名捕快,衙门里认识不少人,能寻到送钱的门路。

    族里准备了笔铜钱,若是唐先生没积蓄,就由他们支付。

    “多谢三爷。”

    李平安领了好意,问道:“这般折腾,若百姓闹事,宁死不搬家换地怎么办?”

    大多数百姓温顺听话,不敢反抗衙门,但是有少数桀骜不驯的人,敢在衙门口上吊。

    这种事传出去,不管换地合不合法,当官的都得倒霉。

    陆三爷说道:“这样的衙门会帮着协调,与新租地的人商量,不用换地,但是得多交一成租子。”

    “娘希匹……”

    李平安忍不住骂出声,什么叫帮着协调,这是拿你的钱办你的事!

    年底。

    陆家村家家户户捏饺子,风潮已经扩散到周边村落。

    饺子好吃易做,只要有面,什么馅儿都能包进去,很适合冬日物资匮乏的凉州。

    今年李平安收到的礼物,从各种各样农产品,变成了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

    府城做工的两个得意弟子,每人送来一匹布,在农村称得上贵重,让李平安老怀大慰,没白教他们读书。

    唯独陆京不同,抄了一册书送来。

    已然十四岁的小伙子,面容刚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