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颤,只听林为民说道:“但现在来稿量堆的确实有点多,得想想办法才行啊!”
“是是是,确实是有点多了。为民啊,你有什么好主意没有?”老蒙主动开口问道。
只要不改版,不升级成月刊,一切好商量!
这就是蒙伟宰的态度。
“咱们的丛书也停了一年多了吧?”
老蒙一拍手,“哎呦,你瞧,这忙忙叨叨的,把这么重要的事儿都给忘了。”
老覃也跟着说道:“可不是嘛!这丛书怎么说也是我们《当代》的命脉之一啊,不应该,太不应该了。”
两人对林为民说道:“这么着吧。为民啊,你受点累,把丛书这工作给捡起来,正好这段时间大家都挺闲的。”
“那成。既然二位领导这么信任我,我保证完成任务。那这个选题……”
“你定,你定就行了。”
“那多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的,丛书这事本来就是你张罗起来的。”
“不如就先来个《当代》长篇精选丛书吧?不光是咱们以前发表过的,包括那些被退了稿又在别的刊物发表引起反响的,还有一些质量不错但压稿时间太长的,都可以放到这部丛书里。您二位觉得怎么样?”
“好!这个选题好啊,既有了消化了挤压的稿件,又丰富了丛书的内容。就是有些作者的作品由《当代》发表改为《当代丛书》出版,你可得跟人家沟通好,别生了嫌隙。”
老蒙和老覃彻底摆烂,让林为民有些无可奈何。
不过,他的目的也算是达成了。
上来先来个狮子大开口,再推一步。你瞧,老蒙、老覃这不感恩戴德的吗?
迅哥真乃神人也!
“知道了。”
送走了林为民,蒙、覃二人对视一眼,心有余悸。
回到编辑部,林为民把丛书的事当众宣布,办公室内一片哀嚎。
“你就不能让大家喘口气!”姚淑芝埋怨道。
“旧社会给地主家打工好歹还有歇着的时候呢,你这是拿我们当牲口使唤啊!”柳荫挥着织针,义愤填膺。
男同胞们相对淡定一些,但看向林为民的眼神同样不善。
林为民按了按手,“都别吵,都别吵,听我把话说完。”
他的喊话让办公室出现了片刻的安静,林为民这才说道:“稿子都是现成的,审校工作量也比较小,主要是沟通问题,大家辛苦这两个月,月奖翻倍。”
林为民之所以首先选择长篇作为丛书组卷对象,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长篇篇幅够长,数量相对少,涉及到的工作协调量也会少很多。
对于编辑部这种有点时间,但又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刚刚好。
而长篇的选择对象,则不能光是以前发表过的那些作品,新瓶装旧酒,读者们也会没有新鲜感。
有新有旧,才有期待和惊喜。
月奖翻倍?
这个可以有。
刚才还怨声载道的办公室内,在林为民宣布完这个决定之后,气氛突然祥和起来。
“为民啊,我看这个丛书搞的好,完全可以多搞一搞嘛!”柳荫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月奖翻倍,一个月多十块八块钱,一年就是上百块钱,对主要靠工资,偶尔有稿费的编辑们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
林为民无奈的看了她一眼,“柳姐,川剧都没您这么会变脸的!”
柳荫横了他一眼,“不禁夸!”
九月的第五期忙完,十一月的第六期专号稿子也已经搞定,大家最近确实很闲,每天闲里偷忙审审稿子,小日子过的不要太愉快。
要不是看在月奖的面子上,大家是要坚决抵制这种剥削劳动人民的作为的。
林为民有条不紊的给大家分好了工,编辑部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
他看着这样的场面,心中终于畅快起来,这样才对嘛!
下了班,林为民开车往西安门大街去。
车子停在识住小院的门口,李光复已经等在了这里,瞧着林为民从车上下来,他一脸艳羡的说道:“林老师,您这车,盖了帽了!”
“就是个代步的工具。”
两人寒暄了几句,进了院子。
跟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相比,小院已经焕然一新,一进院便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四合院的格局和外观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无非是修葺了一番,但光是这一番修葺便已有了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