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宋旗帜飘扬(2/4)

望远方海洋,已经足足一個多时辰,便笑着说道:“狄帅以前应该没怎么出过海吧。”

    “是没出过,也没打过海仗,让我有些忐忑。”

    狄青倒是颇为老实。

    很干脆地承认了自己不擅长海战的事实。

    不过他也没必要撒谎,因为他自从灭了安南之后,因功已经升为枢密副使。

    宋代武将升职就已经不是升为某某校尉,某某将军了,而是往三衙或者枢密院升,如三衙的三大指挥使,以及枢密院使。

    只是三衙属于虚职,算是退居二线不掌权。枢密院就不一样了,如今依旧是枢相,属于实权部门。

    此次出兵,狄青以枢密院副使的身份兼海军兵马总管。

    因此理论上来说大宋所有海军现在都归他管,级别是呼延守用上级的上级的上级,即便说自己不会打海仗,也不用担心有人夺权的问题。

    呼延守用挠挠头道:“不瞒狄帅,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打海仗。”

    “啊?”

    狄青傻眼了,瞪着眼睛看着他。

    呼延守用见狄青诧异地看着自己,就连忙道:“不止是我们平海军,其它海军也根本不会打仗。”

    “为何?”

    狄青纳闷,这TM不会打仗要你们何用?

    “因为没打过啊。”

    呼延守用双手一摊道:“海上全是我大宋的军舰和商船,即便有海盗,就他们那点小破船,都不用火炮,直接撞上去都能将他们碾碎,哪来的仗打?”

    “额”

    狄青一想也是,大宋海军自建立起来就没有过对手。

    因为对手根本没组建海军。

    那他们的作用不就完全没有任何作用了吗?

    所以与其说不会打仗,不如说虽然有训练,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这也是弊端之一。

    “无妨,反正这次也是登陆作战,我们的任务是靠近到辽国边境,占据榆关,切断辽国主力部队的驰援。”

    狄青反倒过来安慰了呼延守用一句。

    这也是实话。

    大宋不是能掐会算,他们只是从大战略上来看,发现辽夏进攻大宋盟友,逼大宋主动出击露出破绽是最好的选择,不代表他们就知道辽夏主力位置。

    何况辽国和西夏都隐藏得很好,没有暴露底牌,对主力部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掩饰,以至于宋军斥候内应也搞不清楚情况。

    信息战就是这样,双方虚虚实实,对于敌我而言,各种各样杂乱的信息会摆在政制院,想迅速判断没那么容易。

    两个不会打海仗的将领便带着船队浩浩荡荡北上,在经过渤海湾的时候,便与定海军汇合,两支舰队总计也就一万人左右,但却有大小船只五六十多艘,声势浩大。

    数日后,远在涿州的范仲淹就以高丽与大宋签订互助条约,辽国进攻大宋盟友为由,领兵十余万,北上开启了对辽国的战争。

    辽国那边果然加大了防御,以析津府为核心,在周围良乡、宛平、玉河、高粱河等地布置了防线。

    双方迅速进入对峙阶段。

    便在这一片剑拔弩张当中,宋军率先开火。

    不过开打的并非前线的范仲淹。

    毕竟范仲淹才刚刚开始进攻,周围全是辽国人的火炮,他强行攻打就是送死。

    所以进入辽国境内之后,范仲淹就采取了老办法,在距离良乡、宛平、玉河等地的辽军外围,驻扎了数座大营。

    营寨在辽军射程之外,他们高筑寨墙,安置火炮,不断运输粮草,颇有点要和辽国打持久战的意思。

    几乎是在辽宋进入紧张刺激的对峙时,河北定海军,山东平海军两只海军,就已经缓缓出现在了辽国南京府的平州。

    平州就是后世开平到秦皇岛一带,此时的榆关,同时也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山海关,便在此地。

    十月九日清晨时分,初冬时节,北方天气愈发的寒冷。

    平州广宁县,冷厉的冬风让海水惊涛拍案,岸边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港口,港口上还停留着一些船只。

    辽国其实是有一些水军的,但数量并不算多,而且只在近海活动,没有出过远海。其中营州、广宁等地就驻扎了一支海军,名叫邻海军。

    除此之外,还有辽兴军、兴善军、海阳军等几支部队驻防,主要是用来把守榆关这片重要的关隘。

    虽然辽国得到燕云十六州不费吹灰之力,但榆关的重要性非常高,燕云以北燕山山脉阻隔了东北白山黑水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