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四百四十一章 治国手段与众人想拜师(3/4)

控制权,但双方力量悬殊,朝廷增加权威,最后将他们的影响彻底消除,这是大势所趋,这些世家不可能不明白。因而他们在清楚这一点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的是到底是对抗朝廷,还是顺从朝廷。而朝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使用蛮力,这就已经是在向他们释放温和的善意,希望他们不要不识抬举。”

    这次来幽燕,也可以看做是一次改革。

    即改革幽燕地区长期如魏晋时期世家门阀当道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从而方便朝廷进一步施政。

    但世家门阀力量长存已久,而且他们势必也想继续生存下去,因此双方可能会爆发冲突。

    赵骏不太想流血杀人,毕竟这些世家门阀在幽燕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如果直接动刀子,那么肯定会造成幽燕汉人更加反感朝廷。

    那么在手段上就得温和,一来是分化他们,二来是拉拢他们。

    比如先投靠朝廷的大家族,迁徙至中原,给予官职优待。

    即便家族子弟考不上科举,也会赐予恩补或者赏赐。

    双管齐下,势必就有一些世家大族动心,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只要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随。

    至于剩下的顽固成员,那也简单,家族有犯罪的就抓捕,取消他们的一切官职,用各种办法打压。

    如此最多三五年之内,燕云之地世家大族必然会成为历史。

    归根到底。

    这里也就是燕云世家力量而已。

    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的力量已经夸张到全国各地全是世家门阀。

    “下官明白!”

    众人听到赵骏的话,纷纷应是。

    赵骏点点头道:“好了,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去按我说的办吧。”

    “是。”

    众人拱手行礼,纷纷离开。

    “知院。”

    等他们走之后。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王安石目光灼灼地扭过头望向赵骏道:“知院的治国手段,真是鬼神莫测,让人万分敬佩。”

    “呵呵。”

    赵骏笑了笑道:“介甫也会拍马屁了吗?”

    王安石微微脸红,但随即又用认真且狂热的眼神看向赵骏道:“下官不是拍马屁,而是真觉得知院的目光长远,手段匪夷所思,下官无比钦佩,真希望有知院这样的师长时刻教导。”

    他跟着赵骏有一段时间了,每次听他说治国之道,都让他觉得有新的收获,让他受益匪浅。

    “哈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道:“伱们能够从中有所领悟是件好事,只希望你们能够灵活运用,为国为民才是。”

    “下官不管怎么学习,都只觉得知院的学识太过渊博,远非常人可比。”

    王安石又情不自禁地说道:“下官真想一直跟在知院身边,聆听知院教诲,学习这治国之道,甚至想写书记录,免得没有领会到知院的深意。”

    “下官也是,下官愿意拜知院为老师,只希望时刻伴随知院左右,以此增长智慧。”

    李孝基马上站起来向赵骏拱手。

    他听到王安石的话,忽然有感,立即鼓起勇气。

    哪怕他爷爷是李迪,问题在于他爷爷还能在那个位置待几年?

    甚至能再活几年都是问题。

    如果能拜赵骏为师,不仅能学习到很多东西,还能仕途一帆风顺,岂不美哉?

    其余苏涣、陈希亮、赵抃三人都是一惊。

    万万没想到看上去最老实的王安石会拍马屁,也万万没想到李孝基居然想拜师?

    还有这种操作?

    但很快。

    苏涣也马上站起来说道:“知院的智慧如天空般伟岸,大海般深邃,下官也无比叹服,亦愿拜知院为师。”

    他脸不红气不喘,王安石和李孝基差不多大,王安石今年29岁,李孝基则是27岁,比赵骏小了很多,说向赵骏拜师很正常。

    何况王安石也没有说要拜师,只是想跟在赵骏左右学习,是年龄最小的李孝基说要拜师,他年岁不大,说这种话其实不至于令人反感。

    苏涣就不一样了,他是苏轼的伯父,今年都49岁了,还向36岁的人拜师,这显然有些不太合适。

    不过孔子也说过不耻下问,还跟七岁孩童拜师,因此倒也不算什么。

    赵抃认真思考了几秒钟,也站起来说道:“孔子曾向项橐虚心请教,拜师求学。年龄大不算什么,达者为师。知院的治国之道的确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