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第31章 袁隗的《孝经》(2/3)

br>
    曹操冷笑了一声,“袁太傅一直以为他是躲藏在暗中的狐狸,对汉家天下只手拿捏。可殊不知陛下才是真正的虎狼,一只自命不凡的狐狸钻进了虎狼的巢穴,你觉得他还能全须全尾的离开吗?”

    “太后眼中的机会,难道就不会成为陛下的机会吗?哈哈哈。”

    “此事其实是很有趣的,一位只算了两步的人,竟妄图去算计一位已经算了百步的人。”

    夏侯惇是彻底的听迷糊了。

    他打了个哈欠,一脸苦闷的摆了摆手,“算了,兄长,我就不配听这些事!我看我还是去练兵吧,真期待这支军队拉出去的样子。吃的好,练得狠,打人一定很凶残。”

    曹操:……

    ……

    北苑有一座宛若民居的竹屋,名字也叫竹屋,是刘辩现在的居所。

    竹屋之南,是一片广袤的花海。

    绿竹、假山布列其中,再引潺潺活水环绕,花海便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别有雅趣的小空间。

    热衷于自己动手的刘辩,正在亲手制作一架水车。

    他准备将活水引过来,做一个淋浴装置。

    “袁太傅今日准备为朕讲点什么?”刘辩很有耐心的烤着竹子,一面问袁隗。

    袁隗最近在曹操的折磨下瘦了很多,黑眼圈浓重的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骨头架子。

    他拱手行礼,说道:“‘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老臣今日为陛下讲孝。”

    “朕大不孝,太傅可以不用讲了。”刘辩干脆利落的表示拒绝。

    他并不知道《孝经》到底讲的是什么东西。

    但他知道何太后让袁隗来给他讲孝的原因,所以,就大可不必了。

    “老臣也以为陛下不必读《孝经》,《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陛下思念着祖先的荣光,而勤修自己的德行,老臣以为是大孝。臣在为陛下讲《孝经》,却从未有人为太后讲过《孝经》。”袁隗说道。

    刘辩不由有些意料之外的惊愕,“袁太傅,朕可理解为你这是在拍朕的马屁吗?”

    “臣非是奴颜婢膝的阉宦,一言一行皆出乎心意。”袁隗说道。

    赵野眉头一掀,默默站到了袁隗的侧后方。

    刘辩只是看了一眼,却也并未制止。

    “朕听闻一个士人最大的孝道便是对君王的一心一意,太傅以为你的那两位子侄算是不孝之人吗?”刘辩含笑问道。

    “乃大不孝之人。他们遗弃了族人就已经是大不孝,更遑论,他们抛弃了自己的君主!”袁隗扼腕叹息道。

    看着这老头真情流露的模样,让刘辩不得不佩服《孝经》的强大。

    果然读书多的人就是厉害,连说话都能说的进退有据。

    “既然如此,那朕诛他九族是不是很合理?”刘辩笑眯眯问道。

    袁隗泰然自若的回答道:“大不孝乃五刑之首,以九族之罪论,合情合理。”

    “那就有劳太傅亲自为朕写一篇檄文吧,就以《孝经》为题。”刘辩说道。

    “臣遵旨!”袁隗再度拱手说道。

    他就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教书机器,除了信手拈来那些典故的时候,会眉毛微微上扬之外,其他时候,全程一张死人脸,完全面无表情的。

    袁隗让小黄门为他送来了文房四宝。

    但就在他准备直接开写的时候,刘辩却忽又说道:“此事先不着急,袁太傅还是好好琢磨琢磨再下笔,朕不要求辞藻多么华丽美观,唯一就一点,言辞必须铿锵有力。”

    “唯!”袁隗完全没有任何意见的就应下了。

    “先帮朕将这些竹子处理了吧,中间掏空,两端做成这个样子!”刘辩拿了两个样品给袁隗指了指。

    始终面无表情的袁隗,在听到皇帝这个命令后,脸上罕见的出现了愕然之色。

    他大概也没有想到,皇帝竟然会给他安排这样的差事。

    他蹲了下来,仔细端详了一下那两根竹子,问道:“陛下准备将此物作何用途?”

    “水管。”刘辩随口说道,“将竹子以这样的方式首尾相连,中间以桃胶粘连麻绳密封。”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现代的方式了。

    刘辩曾经考虑过铜管,但想将一块铜,做成密不透水的管子,可不容易。

    而且那东西是钱呐!

    他这个工程做下来的耗费,可一点也不小。

    “老臣明白了。”袁隗应了一声之后,脱掉外面的官服,就开始有样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