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复汉室,从诛杀十常侍开始

第41章 屯田京兆尹(2/3)

br>
    乱世,魑魅魍魉横行。

    如果他去揪着这件事去查,其他的事大概就别想做了。

    刘辩进夕阳亭,不过是想看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虽然发生了一些小小的插曲,但也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

    大军在夕阳亭外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便再度出发了。

    数天后,他们进了京兆尹地界。

    刘辩谁也没有通知,带着人直接下了乡。

    三辅地界不仅仅是大汉京畿所在,更是一片十分肥沃的土地。

    是大汉粮食的一个重要产区。

    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以及丰沛的水系,造就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特性。

    但刘辩一路走来,看到的却不是整齐的农田,而是一片片杂草丛生的荒芜。

    “这里可是三辅啊!”刘辩盘膝坐在一颗歪脖子大柳树下,心中不禁有些烦躁。

    三辅都成了这个鸟样子,那其他的地方呢?

    像凉州、并州是不是人人都舍弃了田地,化身为贼了?

    荀攸细致的将皇帝亲自采摘的野果放在席子上,然后搬来了红泥小茶炉。

    他有很多的道理可以为皇帝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一路走来看到的会是这般景象。

    但他觉得并没有必要去说。

    皇帝也并非是在问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陛下,接下来还继续看吗?”荀攸问道。

    刘辩摇了摇头,“窥一斑而见全豹,朕几乎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京兆尹,还看什么呢!”

    “唯!”荀攸也觉得没有必要看了。

    再看也是这个样子的,只是白白浪费很多的光阴罢了。

    ……

    荀彧和京兆尹完全没料想到,皇帝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忽然间亲自抵达京兆尹。

    当这二人得到消息仓促而来的时候,刘辩已经带人走进了寨子。

    “臣荀彧、士孙瑞拜见皇帝陛下!”

    刘辩正在打量这座寨子,看到二人到来,说道:“都起身吧。”

    “唯!”

    “京兆尹也在此处?”刘辩看向了士孙瑞问道。

    在盖勋被征召入京之后,接替他的京兆尹是盖勋抵御王国叛军时,表奏举荐的鹰鹞都尉士孙瑞。

    士孙瑞在三国历史上,虽然名气不盛,但也大小算是个名人。

    当时盖勋举荐此人为京兆尹,刘辩看着眼熟就直接准奏了。

    后来仔细一考量才发现,这人竟然还是个名士,就连杨彪等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已至中年的士孙瑞,儒雅沉稳,他拱手为揖说道:“臣得知荀公将在京兆尹择地屯田,便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有皇甫将军屯驻长安,臣并不需要为战事而忧心,倒是可以全心全意的协助荀公屯田,准备大军的口粮。”

    刘辩颔首,复又问荀彧,“屯田进展如何?”

    “不如臣斗胆请陛下上田间地头亲自查看一番?”荀彧说道。

    刘辩笑了起来,“听你这口气,似乎对自己干的差事很满意?”

    “臣虽然曾经也曾下过地,但在农事上当真说不上好与坏。不过在今冬的两场雪落下之后,庄子上的老人皆认为来年必定会是一个好收成。”荀彧说道。

    “走,陪朕去看看!”刘辩抬手说道。

    “唯!”

    走出这座占地极广的寨子,东去不过二三里地,刘辩便看见了一望无际的田野。

    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中,仅有寸许的冬小麦生机勃勃。

    “朕肉眼所见的这些土地都种的是冬麦?”刘辩问道。

    荀彧摇头道:“回陛下,不止。”

    “臣在来到阳陵之后,就立马组织百姓进行了开荒屯垦。在冬麦播种之前,开垦出来的土地,全部都种上了冬麦。冬麦播种之后,到现在还在开垦的土地,在开春臣打算种植其他的粮食。”荀彧说道,“如此一来,不至于太过于耽误。”

    “你这么打算,很细致。动员的百姓有多少?”刘辩问道。

    提起此事,似乎让荀彧有些犯难,“请陛下责罚,到现在为止,不过两万五千余口人。”

    “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致使臣征募而来的百姓跑了近万人。”

    “详细说说。”刘辩说道。

    这个事,对于荀彧而言,显然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情。

    他稍作酝酿,这才低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