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

第一0五章 懵懵懂懂(2/3)

人,绝对不会说错的。牛建新顿时如雷轰顶,全身僵硬麻痹,惛懵地杵在那里了。

    大约过了很长时间,等到他清醒过来的时候,李建新早已经不见踪影了。

    这是牛建新第一次正面接触自己的民族问题。以往,他仅仅是记住了父母的叮嘱,不能随便吃别人家的饭,因为我们是回回人。在他看来,自己和周围的汉族人长得一样,说着的话一样,穿的也一样,整天在一起玩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不行,得问大人去。

    牛建新拿定主意,撒开双脚就往家里跑去。

    他看到正在做饭的巩腊梅,气喘吁吁地大声问道:“妈……我们……是不是……从……美国来的?”

    巩腊梅停下了手中的活,好奇地问道:“谁说的?咋啦?”

    牛建新急切地回答道:“李建新。”

    巩腊梅慢条斯理地说道:“他说得不对。”

    牛建新好像发现了新大陆,眼睛里发出明亮的光芒。他立刻大声地追问道:“那——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巩腊梅想了一下,淡淡地说道:“以前听老人们传说,好像我们是从阿拉伯或者土耳其来的。”

    听到母亲的话语,牛建新“咚咚”急促跳动的心脏稍稍舒缓了一点:管它是阿拉伯还是土耳其!只要不是从美国和苏联来的就好!

    可是,我们为什么是从外国来的呢?为什么不和李建新他们一样是正宗的中国人呢?

    牛建新的心中不禁又疑惑起来。但是,打死他也不敢再追问妈妈了。因为他恐惧会再牵扯出什么不好的关系来。

    为此,他讪讪地无精打采了好几天。

    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设兵团投入使用的机械化设备越来越多,逐步代替了人工翻地、播种、收割和马车运输。

    牛万山的大车班失去了以前的重要作用,随之被撤销了。连队里只留下了20多匹马,交给了牛万山等人饲养,作为应急备用。

    连队除了宿舍、农田和湖泊,没有放牧马匹的地方。因此,牛万山必须在夏天麦苗长出来之前,把马匹赶到阿尔泰的山里放牧,秋天在农田的庄稼收割以后再赶回来。入冬之前,他们还要在马蹄上钉上铁掌,在滴水成冰的冬天拉车运输,暂时替代在冰雪路上无法行驶的拖拉机。

    阿尔泰山里早晚温差大,缺乏蔬菜。牛万山和职工们一天三顿饭都是面食和泡菜。长期如此,泡菜对肠胃的刺激很大,使他落下了慢性胃病。

    蒙古湾的旁边是一个长满了大片芦苇的无名湖。人们便给那个湖取名叫作苇湖。

    蒙古湾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苇湖。春天,职工们到苇湖里捡野鸭蛋,改善生活;夏天到湖里捕鱼,丰富菜品;秋天在湖底的黑泥中挖菱角,煮熟了哄小孩;冬天在结冰的湖面上收割芦苇,权当不用花钱购买的柴禾。

    平静的湖水,葱绿的芦苇,桔红的夕阳,金色的沙滩,犹如一幅鱼米之乡的画卷。

    炎热的夏天中午,白杨树叶懒洋洋地卷成小筒儿。小鸟躲进树叶堆里一声不响。平时活泼好动的小狗也心灰意懒地爬在树阴下,伸着血红的舌头“呵哧呵哧”地喘气。

    吃过午饭的职工们都睡午觉了。

    牛建新等几个7、8岁的小孩子却精神十足。他们聚在阴凉处玩闹。不知哪个胆大的小伙伴突然提出到苇湖游泳去。这一提议马上得到大家的赞成。因为平时大人们怕不安全,从来不让他们到近在咫尺的苇湖玩耍。

    于是,小家伙们一溜烟地向湖边飞去。

    苇湖离连队大约有一公里远。不一会儿,他们就跑到了湖边。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扯掉了身上的背心和裤头。接下来就像定格了一样,大家光溜溜地站着,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第一个下水。

    最后,给自己任命“总司令”的新生和“参谋长”川疆扳手劲,倘若谁败了谁就先下水。“总司令”有的是力气,脑袋却没有“参谋长”转得快,很快败下阵来。

    在大家急切的催促声中,他紧闭小眼睛和大嘴巴,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新生在水里站了起来——水线才刚到他的肚皮。顿时,大伙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扑通扑通”地跳进水里。

    湖水又清又亮。建新他们在水中睁开眼睛,可以看见水底的细沙、随波摇曳的水草和惊慌游过的小鱼儿。他们也没有什么游泳姿势,只要沉不下去就行。你用手给我泼水,我掉过头来用脚向你打水。白色的水花,光滑的小手小脚,好不热闹!

    突然,一团黑色的东西一下从岸上跳到他们中间,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定神一看,原来小黑狗也偷偷尾随而来,加入到他们的玩闹之中。

    新生拉住小黑狗的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