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侠千古情

第二十九章 曙光乍现(4/4)

好笑地瞪着我说:“全是废话。”

    二人俱各心中有数,相视而笑。

    卫青从外面进来,见我们笑得开心,问道:“何事如此好笑?说来听听?”

    “女人说话男人少插嘴。”我跟平阳异口同声地一致对外。

    难得的默契,嘻……

    第二天,朝中廷议,皇帝有诏下:“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有贤达之士献策兴汉者,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必亲览之。”

    这就是有名的复举贤良诏。此后便如史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不得仕,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接着各地贤良纷至长安,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其一:建立明堂礼制,严格约束诸侯贵族行为;

    其二:建立立学校,从民间选贤良,为平民知识分子开辟通仕之途;

    其三:提出天人感应学说,用以约束警策皇帝。(天人感应学说,非孔门儒家所固有,而乃是源于墨子之天志明鬼神之论也。);

    其四:限民命田,抑制土地兼并;

    其五是中华文化的转折:以儒学思想统一政治思想。

    头发花白的董仲舒与皇帝在宣室论策,由午间直到莅日天明,我充当了此一历史史实的见证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宣告来临,从此儒家学说占据了中华思想文化的首席宝座长达二千多年,溶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来铸造中国人的脊梁。至于这个脊梁铸造的成不成功,那就见仁见智了。

    五月,皇帝下诏立兵学府,与官学一同兴建,专门培养军事人材,(此节纯属杜撰)地址果然暂定肖刘馆,肖刘馆的弟子们莫名其妙就成了首期军校生,无意入仕或从军的,便就此离去,大部分都留了下来。

    朝中有一定资历的将领都成为兵学署的老师,我以御长之职,受命执掌兵学府,加俸不加官。期间皇帝特赐金牌,准我自由出入皇宫及武库、考工室等处,研造武器,以备对匈奴作战。

    同时高桥马鞍、马镫被大批赶制,兵役制度、军训制度也都按照我的建议被采纳。

    明堂、学校同时兴建,土地制度革新,军事制度革新,顿时朝中上至皇帝下到文臣武将一片忙碌,最忙的那个就是我。宫廷、兵学署、武库、考工室四个地方一起跑,累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皇帝笑曰:“吾朝未央第一花瓶,观之赏心悦目,用之甘畅淋漓,甚慰朕心。”

    我……只好仰天无语。

    那天夜里,我换上黑色夜行衣,再一次潜入未央宫……

    不是我重操旧业再度充当鼠窃狗偷,纯粹是无奈之下的权宜行事,白天利用职务之便,晚上就扮作飞贼,将未央宫里里外外翻个遍,为的自然是和田玉,虽然卫青找也找了,查也查了,我若自己不再努力一次,说什么也不甘心,所以……我真的很累。

    给自己一个时限,二个月内若再一无所获,就掉转方向,另寻别途。

    正是月黑风高杀人越货之夜,我来到麒麟殿,古代的宫殿,别看叫的是某某宫某某殿,好像只是一间大屋而已,其实附带设施、房间数不胜数,比如这个麒麟殿,连正殿带偏殿所有房间加起来,就有十几间之多,昨夜才进行了一半,今夜再来加班。

    拿出微型手电筒,我细细地在第八间房内作地毯式的搜索,案几、榻上、席下、棚顶甚至墙壁,所有地方无一遗漏,叹了口气正欲离开,忽听外面隐有说话声传来。

    我一惊,忙关掉手电躲到画屏后的帷幕里。

    门被打开,有内侍宫女负责掌灯,随后走进两个人,其中一人发声吩咐道:“你们权且退下,无诏不得擅入!”

    这个正是汉武帝刘彻。

    深更半夜的他来这里干什么?就算他要夜宿麒麟殿,也该在正殿,而不是跑到相对狭小的偏殿来。

    我摒住了呼吸,小心地躲好。

    皇帝似乎坐到案几后,传来翻看书简的声音,殿内一片沉寂,皇帝没再说话,另一个人到底是谁,也就无从得知。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站得我腰酸腿痛时,门声一响,又有人来。一个陌生低沉的声音(应该是与皇帝同来的那人)对皇帝禀道:“陛下,老七来了。”

    老七?是谁?【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