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感慨道:“陛下对你真可谓情深似海。自我回长安,每见陛下挂念于你,因顾念你的安危寝食难安。刘丹,容我最后一回以名相称,卫青以朋友之名,恳请你切莫辜负陛下一片厚爱,否则,即便是我,也不能原谅你!”
见他神色认真严肃,我很庆幸刚刚没跟他说实话。卫青跟刘彻之间的君臣之谊,并没有因卫子夫不在而疏远,反而更见亲厚,这可是我始料未及的。
也许有些人天生就是有缘份,气味相投吧。
第二天,韩安国差信使来见,通报战况。
荥阳城外的战事及淮水战事,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晏七行余部退守荥阳城,韩安国亲率军大军压境,两军成对峙之态。虽然炸毁大炮的目的没达成,但卫青却从颖阳弄来数门叛军火炮,在武器上,两军基本势均力敌。
南线方面,截断叛军粮道后,王恢部迅速渡淮,连克数城直扑寿春刘安的老家,围剿敌人的大本营,这一招围魏不在救赵,旨在吸引敌人的兵力,要将东南叛军的兵力集中在寿春,然后联合其它东南路军围而歼之。
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下,我坚持已见,回了刘阳养伤,卢光直接回长安复命,卫青则留在了前线。
回到刘阳后,第一件事是翻看那些由长安廷尉府送来的关于宴七行经办的所有案卷及相关资料。
古文的一大特点是简单几个字,就可以解读出好多的意思,好处是读起来快。我是干文物这一行的,古文造诣马马虎虎过得去,汉代的典籍虽然更深奥些,文字更晦涩些,大意是能看得懂的。
这几卷册子都是些个案的记载,大部分是关于丹心墀的,无非是某年某月某日,有什么行动,捉了什么人,皇帝给了什么嘉奖。案卷记载时间越向前,晏七行的官位越低,看来做到直指绣衣使者,真是用许多丹心墀兄弟的血换来的。
为了复仇,不惜出卖自己兄弟,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难怪他不肯放弃。
不知不觉只剩两卷了,没看到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扶雍赵敏为什么都提到它?而且赵敏当时的神情之严肃,可不是开玩笑的。
拿起其中一卷,这卷更简单只有两行字……壬辰年壬申月己卯日七行晏氏也勇谋忠直杀匪首晏继其功著也奉大汉皇帝陛下启诏司入绣衣署。
竹简从我手中滑下去,落地时发出沉重的声音。
我惊骇至极!
原来……如此!
虽然没有断句但也够清楚的了,几卷册子就属这卷看得最明白。
他杀了自己的父亲!!!
我震惊得不能自已,甚至忘记了呼吸。
“即令你有一百个理由来劝说他,但他覆灭汉朝,只要一个理由就足够。而这一个理由,就算他自己想推翻亦是不能。”
淮水畔扶雍杀我之前曾经这么说过,当时我不明白,现在懂了。
在他亲手弑父的时候,所有一切都决定了,没有机会,一点机会都没有,只有一条路摆在他面前,死活都得走下去,不管他是否愿意。
是的,扶雍说得对,一百一千个理由都不及这一个理由,这一个理由,已经足够让晏七行粉身碎骨了。
————晏七行杀了晏继,晏七行亲手杀害了他的生身父亲!
这就是周仁均记事本最后所说的,他要做的那件事,也是最后的办法。他在垂老将死之际仍然不放弃的执念,导致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发指的恶行。
晏继的身份暴露,被汉朝四处通缉,使得他无法再有作为,而且因为他一人会令丹心墀的安全不再有保障。所以周仁均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让晏七行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以父亲的人头或尸体,来替自己铺平通向大汉朝廷之路,从此成为皇家的亲信,进入高层平步青云,伺机为韩家报仇,颠覆大汉王朝。
为了回家,他已经变成一个毫无人性的魔鬼!
晏继被他说服了。并且因为只有这种方法能激发仇恨,激发人体内隐藏的疯狂因子,能让一个善良活泼的人变得冷硬狠毒,令他做起事来更有动力更有果效。所以晏继不但要死,而且一定要晏七行亲自动手,且按照周仁均阴毒到极致的性格,极有可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上演血淋淋的弑父惨剧。
我不知道晏七行为什么会依从这种灭绝人性的主意,以他的个性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来,这里面一定有其它的原因。
亲手轼父的经历,会让任何一个正常人变得疯狂,会让天使变成魔鬼。何况那时的晏七行,还只是个十五六岁、心智发育并未完全的孩子。那悲惨可怖、鲜血淋漓的情景,会象一个恶魔,如影随形地跟着他,缠着他,成为每晚上可怕的梦魇来折磨他,让他精神崩溃自我丧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