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天已渐入黄昏,唐海睁眼一看,老叟依然没有离开的意思,觉得奇怪,遂走过去问道:“老人家,天都要黑了,还不回家吗?”老叟道:“老汉等着呢。”唐海问道:“等什么?”老叟道:“等你投河。”唐海大惊,问道:“老人家怎知我要投河?”老叟呵呵笑道:“你在河边烧纸祭奠,又痴痴呆呆地在河边坐了半天,不是要投河又是什么?”唐海奇道:“我欲投河与老人家无干,老人家为何要等我?”老者得意洋洋地道:“人淹死后,必有食肉鱼儿前来美餐,老汉正好钓之。”
唐海听了倍感凄凉,人情冷酷至此,真让人心寒如冰,长叹一声道:“我本罪人,死了能为老人家多钓些鱼儿,也算是做了件善事,老人家稍等,我这就投河。”老叟道:“你若真心助我,不如随我撑船去河中间,那儿鱼多。”听完老叟之言,唐海心里更增几分凄凉,默默地点了点头,登上小渔船坐下。老叟哈哈大笑,喜不自胜,收了鱼竿,举起竹篙,朝着河中撑船而去,一边撑船一边高唱:
鹊之姜姜,鹑之贲贲。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又唱:
莫叹生死须臾间,休羡长江无穷欢,
生赏百花几十载,死伴青山眠万年。
老叟唱完后问道:“你既有心助我,老汉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你有何遗言留下,老汉定替你善后。”
唐海脸无表情地摇摇头道:“多谢老人家,罪人并无遗言。”
“白发双亲盼儿归,可有话言讲?”
“双亲早逝,未尽孝道。”
“美妻娇儿翘首相望,可有话吩咐?”
“漂泊一生,无有妻儿。”
“兄弟姐妹情同手足,可有话叮嘱?”
“兄死弟亡,姐陨妹殂。”
“亲戚挚友殷殷期待,可有话交代?”
“亲友安好,勿需多言。”
“与人有约,诺人之事,可有话叮咛?”
“这个……”
唐海猛然想起象山斗志时与曹印有约,不禁心中颤抖,暗想道:“当年相约谁输了就上雄山隐居,我今日投河倒是一了百了,却有负当年象山之约,如何是好?”
那老叟看在眼里,心里明白了八九分,笑道:“为人一世,仁字当先,信义为本,纵然逍遥西归,亦不可做无信之鬼,无义之魂哦!哈哈哈哈。”
唐海恍然大悟,原来这老叟并非无良渔翁,他这样做,乃煞费苦心地规劝自己。
乃起身拜道:“老人家善意,唐海谢了。”
老叟笑道:“莫不是义军首领,江湖上人称盗跖的英雄?”
唐海作揖再拜:“以唐海之愚,岂敢配‘英雄’二字?”
老叟依旧春风满面笑意盈盈:“将军过谦了,将军仁义之名,老汉早已闻之,不想今日相遇在这无名水上,甚幸。”
唐海连说:“惭愧,惭愧。”
老叟笑道:“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唐海听了老叟之言,暗想道:我与曹印两相斗志为何都失败了,我得去雄山问问马笑何因何故,不能这样稀里糊涂离离开人世。还有,此人曾预言大明二十四年后有大劫难,自光宗皇帝煤山赋诗至今,恰好二十四年,想起来好生奇怪。想到这里,唐海霎时间改变了主意,决心雄山赴约,遂来到船头站立,含泪吟道:
当年起雄兵,今朝洒泪归。
一腔烫烫血,化作尘与灰。
回头再望北,满是是与非。
歇马渡江去,不复猎乾坤。
老叟听了郎爽大笑道:“好,好,此水绵延百里却一直无名,将军今日既赋诗于此,日后就叫歇马河吧!”
后来,世人深感唐海十八兄弟仁义,特将那无名河取名“歇马河”,又将唐海所吟的诗取名“歇马诗”刻于河边石碑之上,至今依稀可见。
3
唐海到了河对岸,再拜老叟,一路踉跄南行,饥食野果渴饮山泉,昼行山路夜眠荒郊,走了一月来到石门县紫和山下,唐海困极,于山下一柑桔园内酣然大睡。
也不知睡了多久,唐海被闹哄哄的人群给吵醒了。睁眼一看,见许多衣衫褴褛的流民携老扶幼地争相朝山上走去,只听他们相互言道:“紫和娘娘显灵了,紫和娘娘显灵了……”
唐海一心南归,无心关注这子虚乌有的事情。待那帮人走过,唐海费力地爬起来继续走自己的路,绕到山南,也见许多人正急匆匆地往山上走,虽都是脸黄肌瘦,却一个个热泪盈眶,群情鼎沸。唐海怔怔地看着他们,那人群中走在最后面的一妇女上下打量了一下唐海,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