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举了,世安粗俗,对佛理道法一窍不通。”
“佛在心中,道亦不在身外,人人心中有佛,万物与道合一。”
“道长高论,世安受教,”世安想了想,又道:“罗空?嗯,是了,最近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僧人云集少林,听说是前来聆听什么高僧讲法的。”
王善笑道:“小师父要想很好领悟少**功,可不能光凭身体上下功夫,也要心里面下功夫哦!”
世安不解地道:“心里面?”
王善笑道:“是呀,学武靠心悟,无心学不成。我在武当山的时候,就亲自见到学武当剑、太极拳学得好、学得精的,都是六根清净,道法高深的老道长,而那些年轻体壮,争强好胜的少年往往只能学得一点皮毛。世安小师父虽然刻苦,但要想学精少林功夫,不可不知佛法呀。”
世安似有所悟,行佛礼道:“多谢道长指点。”
王善又说:“我今晚要去见罗空大师,你若有意,我可以为你引见,大师乃当今禅林高僧,号称南佛,虽然不会武功,但精通佛法,世安小师父若能得到他指点,武艺必能更上一层楼。”
世安喜道:“多谢道长好意,今晚有劳道长引见。对了,我要下山了,道长还要在山上逗留吗?”
王善道:“容我参拜达摩祖师,然后陪小师父一起下山如何?”
世安道:“好。”
一会儿,唐喜也回来了,王善参拜完达摩像出洞,世安引荐唐喜见了王善,寒暄几句后,三人一起下山。
6
傍晚时分,王善与世安携手进山,二人边走边聊,世安道:“我刚才听师兄弟们说起,才知道原来罗空大师曾受光宗皇帝召见,手中持有御赐度罪金牌,道长亦是继承西道王常月的道德高人,失敬。”
王善道:“惭愧,当年光宗皇帝一片仁心,着东圣、南佛、西道遍游全国,教化百姓,广度罪人,怎奈数年来,民风日下,贼乱更甚,王善继承王真人衣钵,虽尽力布道,却收效甚微,愧对先皇,愧对真人,愧对百姓。”
世安道:“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道长已经尽力了,听说北法曹印知法犯法,竟然贪污官银嫖宿妓女,这种无耻之人,那才叫愧对先皇,愧对百姓呢。”
王善一怔,欲言又止。
曹印入狱一事传遍天下,王善因有含冤受屈的经历,因此对此事是真是假不敢冒然相信。
不一会到了三皇寨前,只见寨前写有一联:
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有相无不空相
世安不知何意,王善却颔首微笑。二人刚要入门,唐喜从后面追来,嚷道:“师兄要拜访高僧,这等好事怎么落下我?也太不够义气了。”
世安辩解道:“本想叫上你,又怕人多吵了高僧清净。”
唐喜道:“既是高僧,当四大皆空,何惧我一个俗人烦他?”
王善点头赞道:“唐喜小师父说得极是,一起进去吧。”
三人正说着,只见三皇寨内走出一老僧,七十多岁,精神饱满,身披袈裟,健步如飞。
王善作揖道:“大师,王善搅扰了。”
罗空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道长光临,罗空求之不得,何谈搅扰二字,快请进,快请进。”
四人入寨,在一张石桌边坐下,王善道:“这二位是洪世安、唐喜师父,均是少林俗家弟子。”
世安与唐喜参拜了罗空,罗空微笑道:“嗯,早有耳闻。”
王善见旁边的木桌上放着笔砚,宣纸上飘来浓浓的墨香,知道罗空大师正在练字,遂起身观看,见是一联:
求法只求无为法
生心当生如是心
王善大喜,连声称秒。罗空道:“王道长精通道家诸经,何不也书一联?”王善也不推让,当即提笔作联曰:
何处求道?守一即归真。
哪里有神?抱朴自成仙。
罗空赞道:“善哉,道家抱朴守一与佛家见性成佛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时,小和尚端来茶水斟上,罗空请三位品尝,三人各喝了一小口,均赞清香可口。
罗空欣慰地望着世安与唐喜,赞道:“听说二位学艺颇为勤奋,可喜。”
唐喜笑道:“师兄精进,我算什么,跟着他玩而已。”
罗空道:“你可知什么叫精进?”
唐喜道:“不知道,请大师指点。”
罗空道:“纯而不杂谓精,益而不衰谓进,精进者,向善向上,无欲无念,有被甲、加行、无下、无退、无喜足五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