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剑曲

第四六回:雷锋塔下叹世道,古松林中拜儒家(3/5)

路清洁,在林间石径上漫步,心情轻松舒畅。走着走着,只见前面一片古松树林中有一小木屋,小木屋外有一可容纳六七百人席地而坐的草坪,草地中间错乱无章地立有许多形状各异的大小石块,每一石块上或立一二人,或坐三四人,草地上也有二三百人盘腿而坐,大家半绕着小木屋,木屋门口摆着一块大木板,上面一人面朝大家盘腿而坐,这人的右侧有一矮小木桌,上面放着好几本厚书。

    鲁奇三人猜想应是方青正在讲课,快步向前走去,路边果然立有一木牌路标,箭头指向林子内的小木屋,上面写着:“方青讲经庐”五字。三人匆匆沿小路穿过树林,进到草地,也在空石上坐下。

    方青脸容清秀,目光有神,精神饱满,着一身青色长袍,一脸文雅的样子。

    巧的是,方青今日所讲正好是君子与小人,只见他盘腿坐在木板上,微笑着娓娓而谈。

    “圣贤推崇仁、义、礼、智、信,崇尚君子,鄙夷小人,敢问何为君子?何为小人?”方青声音洪亮,语言不紧不慢,数百听讲者鸦雀无声。

    方青说:“汉文帝身为九五之尊,能察囚徒之苦,废肉刑,仁也。左伯桃与友人同往求官,深山里缺衣少粮,宁愿饿死自己,将粮食省下来助友成就功名,义也。柳子禽夜宿城门,抱昏睡美人而不乱,礼也。管仲虽老,能辨易牙煮子之毒,能知竖刁自宫之伪,能识开方弃王之假,智也。尾声与人约会于树下,遇涨水,誓不失约,抱柱而死,信也。”

    “方教授,什么是小人呢?是不是缺少仁、义、礼、智、信的人就是小人?”一少年起身问道。

    “小人不仅缺少仁、义、礼、智、信。小人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纵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小人做事贪欲太盛,明智不足、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小人自古有,今日最泛滥!当今世道失信、无义、少仁、不忠、缺礼,此乃天下大乱,民生贫窭之祸根!方青在此讲学,就是希望大家都做君子,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如此,则天下复归太平,黎民再度安宁”

    复一人起而问道:“方教授,在下钱塘县典史文思,主巡捕职,我大明天子倡导律法之下,万民同等,而你在此将人分为君子与小人,致使人有了等级,与前元旧制暗合,似有不妥!”

    方青未及回答,又有一人拂袖而起道:“晚辈萧仲春,乃宁波府衙役,身为公门中人,也与这位文思兄一样,敬仰大明律法,愚以为,国家混乱,只有律法才能破邪立正,澄清寰宇,方教授所宣扬的儒家纲常乃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用来治学可以,治国嘛,未免是镜花水月。晚辈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方青笑道:“原来二位都是官府中的公人,失敬。”

    文思、萧仲春拱手谢礼:“不敢。”

    方青道:“人有君子、小人之别,从古至今,历朝历代,莫不如是,岂是方青分出来的?律法之下,万民同等,方青推崇,但是律法只用于公堂之争,不可推及于江湖之义。我举一例说之,假如二位在家吃饭时来了一乞丐,你将仅有的一个馒头给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一个乞丐,你没有馒头了,后来的乞丐就去县衙告你厚此薄彼,说你在律法之下歧视乞丐,二位大人,假如我是县令,你们说我是依据律法判你们给原告一个馒头呢?还是以道德判乞丐无理取闹呢?”

    方青说完,下面哄堂大笑,文思、萧仲春左右看看大家,很是尴尬。

    方青笑道:“律法有律法的领地,道德有道德的天下,二者可互补而不可替代呀。”

    萧仲春见陷于窘境,略思虑了一下,起身鞠躬问道:“方教授,请问君子与小人如何甄别?”

    这是一个初闻简单,细思复杂的问题,萧仲春提此问题,具有淡淡的挑战味道。

    方青从容不迫,微笑应答:“古圣先贤们早给了答案,其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第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三,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第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五者,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其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小人泾渭分明,何难甄别?”

    萧仲春又问:“请问方教授,君子与小人可有同点?”

    “当然有,君子不承认自己是君子,小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小人,”大儒也逗起乐来,众人均开怀大笑。

    萧仲春再问:“伪君子与小人有区别吗?”

    方青答:“有。伪君子是内小人,外君子,小人是内亦小人,外亦小人。伪君子平常假扮成好人,如不加细辨,良善之人常误认为他是君子。”

    萧仲春问:“真君子与伪小人呢?”

    方青答:“也有区别,真君子内外都是君子,伪小人内心里是君子,外在行为是小人。有的时候,君子不得已迎合世俗,扮成一副小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