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世帝妃

第七十一章:真是愁死人了?!!(2/2)



    “仪儿果然蕙质兰心、秀外慧中,朕一定应允爱妻。”

    “陛下英明。”

    于是二人便会心一笑的走过了“暮霭沉沉楚天阔”……

    但不想爱妻心切的陛下却仍然放不掉这一诺言,因为爱之深,意之切。所以对皇长子戚旸一直给予厚望,在一些问题上尤其是“修炼武德”上,父亲一直对他教诲着:

    “若是你母后看到你如此不思进取,该不清楚如何痛心了。旸儿,你毕竟是长子。难道不清楚我黎曙是以什么治理天下吗?”

    旸皇子缓缓吐语道:“以武。”

    “那么你这是在做什么?”

    “看书。”

    “看什么书?”

    “兵……兵书……”

    “你再讲一遍!!!你这是在读什么书,小小年纪竟还学会扯谎了??!还是有人在背后刻意指唆你,若不如实交代,父皇便打到你讲为止!!!”

    “父皇可恶,明明是母后命令儿臣读一些有关文学的书,却又遭到您的驳斥与遏制。这究竟是为何?”

    “你这孩子,父皇早已讲过黎曙是以武治天下。而不是以文治天下,一切是非都是因这二种不同的派系而引起的。若是你不及时剑拔弩张,改文从武。后果会不堪设想,你清楚吗。”

    “儿臣不清楚,而且儿臣为什么清楚。”

    “你……”

    “父皇口口声声称爱母后,但又是如何做的。母后向来嗜爱诗文,所以在她的居室一直放有王夫子的书法,并且常拿来与我们这些皇子阅览。这些父皇应该比谁都清楚,母后早逝。这些都是对母后的怀念与追思,旸儿酷文亦是对母后的尊重与翊赞。旸儿没有错!!!”

    “好一个没有错,但你可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你会令那些重臣纷纷背离你、不支持你,甚而有之不拥戴你。你另父皇苦心孤诣的局面便枉费了,你知晓父皇母后一直都希愿……”

    “儿臣不管您希愿什么,亦不管未来如何波诡云谲。儿臣只管做一名逍遥的闲散王爷,请父皇恩准。”

    这便是惠冕帝十分“愁”的根源:皇儿不尚武,这便导致他日君临天下。朝纲定会由文臣把持,而“抑武扬文”的后果便是将黎曙国的繁荣景象“一复不返”……

    作为一国之君,統驭万民。绝对不可因“一己之私”而做出于社稷江山不利的事情,否则便愧对黎民。已愧对列祖……

    但便咎于张皇后的影响力太过大了,因为一度她的嘉言懿行成为万事效仿的楷模。

    再加上“早逝”,对于国家以及国君的打击都过于大。所以惠冕帝绝对要考虑张娘娘的因素,甚至要将她的话放在首位。

    珠帘之内:惠冕帝一直正襟危坐,而且摆着十分“严肃”的面孔。盯视在座的每位大臣,这些人内心都知道陛下在愁什么。

    但都不发言,因为他们清楚多言亦无忒大好作用。还不如此处“无声胜有声”,将一切君王的愁绪视视作一种“忧国忧民”的忱怀……

    宰政大人按道理应第一位出来发言才是,因为他毕竟十二位皇子的外祖父。

    所以这时沉默又是作何态度,难道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契机吗。

    柯相在一旁“洞如观火”:“老狐狸,此时当绵羊。算什么英雄好汉,难道一定要另一个人给你开个好头不可吗。既是如此,那便将计就计。听听你的说辞!”

    而在丞相发言之时:涂大人占得先机,发言道:

    “回陛下:臣冒昧问您一句,在立储问题上。您希愿是怎样的安排,我们其实一直都十分支持陛下您的。”

    这话有理,先发制人。不管他们是如何后发制人,你大哥都占的上风了。

    而一位礼部大臣褚大人在一旁不可思议道:

    “涂不北真是名不虚传,在这一点上无出其右。无论是支持谁,现在立场上摆明了态度。但柯相可不是吃蒜的!”

    “陛下,柯某认为涂御史此言完全便是在夺得您的形势好感。完全是巧言令色、夸夸其谈之徒,对这件立储大事上根本毫无参照意义。您看呢?”

    惠冕帝不由愁煞了脑筋:“改日再议。”【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