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难道我等燕人也不知我燕人了吗!”
“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燕人能如此容忍背信弃义之徒!为什么我燕人能如此平静的接受背弃盟约!为什么我燕人要被世人轻视鄙薄!”
越说,栗恪越是觉得悲哀。
如果燕丹没死的话,栗恪不一定会选择嬴成蟜。
虽然燕丹没什么脑子,虽然燕丹在暴怒状态下也听不进劝,但燕丹至少是在效仿燕昭王,愿意守信守义,愿意尊重贤才的。
只可惜,燕王喜太特么能活了!
栗恪觉得他根本熬不死燕王喜,而只会死在燕王喜前面!
所以,栗恪其实没得选。
易广声音艰难的说:“相邦此言不错,但吾等又能如何!”
“王令既下,吾等没得选!”
栗恪沉声道:“有!”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大王视吾等臣子如土芥,随意打骂,吾等自当视大王如寇雠,共同击之!”
“大王行事不仁不义,吾等更不能助纣为虐。”
“本相欲率诸位投秦!”
“诸位意下何如?”
说出这句话后,栗恪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杆,整个人从内而外的变得开朗了起来。
终于!
本相终于不用再藏了!
但燕军却是响起了一片哗然!
“相邦,您说什么?投秦?!相邦意欲背叛大燕,背叛大王乎!”
“吾等焉能行如此不仁、额,如此不义、额,如此不忠、额……吾等真的要投秦吗?秦国会愿意收留吾等乎?”
“昔本将随相邦将渠与秦死战,相邦战死,大王震怒,是秦长安君威逼大王方才实现了相邦的遗愿,秦长安君乃是真义士、真豪杰,秦长安君定会愿意善待吾等!”
乍一听栗恪要率众投秦,所有将士的第一反应都是抗拒。
他们怎么能背叛大王啊!
然而当他们想要说出拒绝的话语时,他们却想不出抗拒的理由。
出于信义?燕王喜早就已经败空了燕国的信义,甚至是让燕人大幅降低了对自己的信义标准,觉得背弃约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这个时候倒是要他们对燕王喜讲信义了?
出于忠诚?就如栗恪所言那般,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燕王喜对他们算不上好,他们为什么要无缘无故的对燕王喜如此忠诚?
出于利益?这就更是个玩笑话,就连最基层的小兵都能看得出来天命不在燕,否则燕国为何会连战连败,甚至是被赶出关外?
反观投秦呢?
基层士卒们对秦国并不了解,更不知道秦王嬴政是怎样的人,但他们了解嬴成蟜啊!
谁没听说过嬴成蟜兵逼燕王喜厚葬将渠的故事?
谁没听说过嬴成蟜与燕太子丹互为知己却因各为其主而难诉衷肠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嬴成蟜可是得到厚土认证的男人!
就连厚土都给予厚爱的男人,绝对会好好对待他们的!
只有易广等少数既得利益者挺枪拔剑,怒声厉喝:“敢言投秦者,斩!”
“相邦如此,实在是愧对大王厚爱!”
“背叛大王、引兵投秦,相邦欲做那郑安平,被天下人唾骂乎!”
面对众将指责,栗恪朗声高呼:“燕国复国之际,并未得周天子赐璧。”
“于周礼,燕国非是大周正统诸侯国,实贼子也!”
“当今天下,唯秦国得周天子亲赐璧且社稷尚存,乃是当今天下唯一的正统诸侯国。”
“本相引兵归秦,乃是弃暗投明,顺应天意!”
“天下人缘何唾骂本相?天下人理应赞同本相此举!”
易广双眼圆瞪。
这特么是什么离谱的理论!
他虎狼秦国凭什么能成为大周唯一正统诸侯国!
但偏偏,易广一时间还无法反驳,只能转而大喝:“众将士,想想你们的家眷!想想你们的族人!”
“诸位的族人家眷可都还留在国中,诸位今日若叛,可曾考虑过家眷族人们的安危!”
蒲阴陉中,中基层将士不愿对栗恪拔剑,栗恪舌战众将不落下风。
蒲阴陉上,任嚣、赵佗等秦军将领越看越迷糊。
赵佗喃喃发问:“燕相果真欲叛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