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主上赴死!”
“主上被罢相,必然有一点是在于大王对主上的提防。”
“而今我等若尽数附主上之尾,岂不是令大王对主上提防之心更盛?”
孙宁反问:“万一大王早已对主上心无猜忌,有心请主上回朝,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呢?”
“我等何必错过这个良机!”
典生起身肃声道:“你也说了,只是万一而已。”
“我等岂能用主上的安危去博那个万一!”
“若主上果真需要我等臂助,自当书信我等。”
“既然未得主上书信,本官绝不会擅自发声!”
孙宁也严肃的看着典生:“典狱曹,你当三思而后行。”
“我等尽数鼓噪之后,主上很有可能会再次回朝。”
“一旦主上回朝,我等鼓噪之人或会被主上拔擢。”
“而你等旁观之人,必无法再附于主上身后!”
这也是孙宁愿意鼓噪的根本原因。
现在孙宁的奔走都会成为未来犒赏的理由,更能得到吕不韦的大力拔擢!
当然,孙宁也知道群起鼓噪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嬴政对吕不韦的猜忌,大概率会逼死吕不韦。
但,那又如何?
在大秦,举主和被举荐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只要吕不韦还活着,孙宁就始终会受到吕不韦的影响。
倘若吕不韦真的被逼死了,那孙宁就没了旧主,他身上的派系烙印将被抹去,势单力孤的他可以轻松转投别家门下,嬴政对他的信任也会更多几分。
无论嬴政如何决断,孙宁绝对不亏!
典生的态度却依旧坚定,甚至可谓毫不留情的冷声开口:
“吾羞与汝等为伍!”
“慢走不送!”
典生自身能力不弱,又是第一批接触缝合手术的人,前途一片光明,已并不需要通过吕不韦的拔擢来获得晋升。
虽然不为吕不韦奔走可能会被吕不韦误会。
但相较于被吕不韦误会,典生更不希望给吕不韦添麻烦!
孙宁怒声一哼,拂袖而走:
“你会后悔的!”
目送孙宁出府,典生坐于软榻之上,端起温热的米酒喝了一大口,于冰冷的夜色中吐出一口白雾,轻声喃喃:
“主上昔日的恩义,你们就半点都不顾了吗!”
典生很想阻止孙宁等人。
但典生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有忠心、有能力阻止孙宁等人的昌允、姜赞等人要么在洛邑,要么在颍川。
典生唯一能做的只是把今天过成以往每一天的样子。
然后看着越来越多像孙宁一样的人聚拢在一起,向咸阳宫而去。
站在咸阳宫宫门,看着身后两千余名吕不韦的昔日门客,孙宁拱手高呼:“谏议大夫孙宁,求见大王!”
孙宁身后,一众门客齐齐拱手高呼:“议郎周焕……”
两千余人发出的声音令人侧目,更令嬴政心中震怒。
“两千余人?”
御书房内,嬴政面色沉凝的发问:“皆是外客?”
蒙恬拱手道:“臣认不全众人身份,但为首者皆是外客。”
嬴政声音转为平淡:“看来诸外客是有要事上谏。”
“群臣有心上谏,寡人岂能拒之?”
“诸位爱卿。”
嬴政看向三公九卿,最终目光落在李斯身上:“随寡人往宫门!”
三公九卿轰然拱手:“唯!”
听闻外客云集,嬴政就觉得此事很可能与吕不韦有关。
当嬴政站在宫墙门楼上时,他的这个猜想得到了印证。
放眼望去,尽是吕不韦的旧日臣属!
嬴政沉声发问:“诸位爱卿云集于此,所为何事?”
一众侍郎迅速冲向人群,站在人群之内充当双方的传声筒。
孙宁上前一步,拱手而呼:“启禀大王,臣等非是云集于此。”
“臣听闻文信侯奏曰:当今大秦当宽政缓刑、休养生息。”
“臣身为谏议大夫,以为文信侯所奏实乃大善之言!”
“臣听闻此讯后激动不已,故而求见大王,愿附文信侯之议!”
孙宁首先排除了非法集会的定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