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愈隆,足以压服文信侯为大王所用,大可令文信侯为相以查缺补漏。”
“然,终究时过境迁、文信侯年迈。”
“臣以为判断文信侯是否有回朝为相之能,还是要先观其所奏究竟有几分往日风采。”
李斯并没有掩盖自己对吕不韦的支持。
任何事都有泄密的可能。
与其现在在嬴政面前假装自己反对吕不韦回朝,然后等着嬴政查出来自己其实是孙宁等人背后的支持者,还不如直接明牌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嬴政摇了摇头:“不过是些荒诞之言而已。”
“无须观之。”
李斯认真的说:“大王,臣以为文信侯大才也!”
“勿论文信侯回朝与否,文信侯之谏皆当审慎思之啊!”
熊启当即驳斥:“李上卿所言大谬也!”
“文信侯的保守固然不能掩盖其才华,但当文信侯所思与大王截然相反,文信侯的才华就只会成为我大秦的绊脚石!”
“文信侯之谏何必劳大王费心!”
熊启拱手一礼:“大王,群臣皆言臣之能逊于文信侯。”
“臣扪心自问,臣与文信侯之间确实还有些许差距。”
“然,文信侯为相多年,臣方临相位,确是尚有生疏。”
“请大王予臣几岁时间,臣定不会辜负大王所望!”
嬴政双手扶起熊启,温声宽慰:“爱卿何故如此?”
“熊相之能,寡人深信之。”
“只是今岁数战皆不在朝堂计划之内,就连寡人也未曾想到我大秦能夺魏土,爱卿略有疏漏实是情理之中,无须自责。”
“寡人并无迎文信侯回朝之意,熊相大可放心!”
听见这话,熊启和不远处的嬴傒终于放下心来。
李斯的目的是否能达成,他们还不得而知。
但就看嬴政现在的态度,熊启和嬴傒的目的已经得以实现!
熊启感激的说:“拜谢大王信重!”
李斯连声道:“大王……”
不等李斯话落,嬴政已沉声道:“寡人心意已定,勿许再谏!”
李斯无奈拱手:“唯!”
一众君臣重回御书房,继续着方才未竟的话题。
但咸阳宫外的那场群臣扣宫却已惊动了整个大秦,甚至是惊动了整个天下!
“今我大秦有明君居于堂、有大将战于野,若能得大贤文信侯回朝臂助,则我大秦必当大兴也!快快快!取竹简来!”
一名对吕不韦满怀崇敬的大秦小吏抓起刀笔,奋笔疾书。
“哈哈哈~文信侯这等大才如何能被困于山野,这天下才是文信侯落子的舞台!我等当为文信侯贺之!”
多名吕不韦昔日帮扶过的门客聚众畅饮,共同撰奏。
“若秦王政果真与文信侯冰释前嫌,于我国大不利也,我等当为文信侯再添一把火,以造物极必反之态!”
赵、楚二国行人开始在大秦境内频繁走动,利诱更多官吏撰下奏章。
吕不韦的奏章如一支穿云箭般呼啸而过,引得千竹万简涌向咸阳。
一时间,大秦竹贵!
六日后。
嬴政的工作量没有随着腊祭的结束而减少,反倒是越来越多了。
“嘭!”又一筐竹简砸落在御书房的地面上。
苏角看了眼近乎摆满御书房的竹筐,试探着发问:“大王,可要先行批阅?”
嬴政微微皱眉:“莫不是还有未送入的奏章?”
苏角耿直的点了点头:“外面还有二十多筐。”
“御书房内摆不下了。”
“所以臣谏言大王先批阅着,等大王批完了,臣再率人继续搬。”
嬴政的嘴角微微抽搐。
虽然每一根竹简只能容纳二三十个字,每一卷竹简也不过容字数千。
但如此之多的竹简怎么也得上百万字。
你让寡人先批阅着,等寡人批阅完了之后再继续搬?
你觉得寡人今晚能看的完这么多奏章吗!
果然是王弟带出来的兵,和王弟一样憨憨的!
嬴政冷声开口:“令所有当值侍郎阅览奏章。”
“凡为文信侯上谏之奏,皆无须呈至寡人面前!”
嬴政向来不会让旁人帮助自己批阅奏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