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第532章 便一去不回!大楚,你们的国王回来了!(2/3)

>
    待到所有人都搜身完毕,熊启终于翻身上马,朗声喝令:

    “二三子,出关!”

    崔瑞、熊兆等人齐齐高呼:“唯!”

    目送熊启一行人走出昭关、向南而去,副将辛梧忍不住发问:“相邦此番行径怪异、人员复杂、恐有二心!”

    “将军怎能如此轻易的放他们离去!”

    杨端和声音平静:“放相邦离境,此乃王令也。”

    “本将岂能不尊!”

    辛梧目露愕然:“此乃王令?”

    一句话,传达出了两层含义。

    既然嬴政特意下达此令,就说明辛梧的担忧是对的。

    但在辛梧的担忧是对的的情况下,嬴政依旧下达此令,就说明嬴政要刻意促成那般局面!

    辛梧一个脑袋两个大的发问:“大王为何要下达此令!”

    “昌平君可是我大秦相邦,知道我大秦太多隐秘。”

    “大王既已知相邦有了二心,合该将相邦扣于关内,严加惩处才对!”

    杨端和笑了笑:“休要去思虑朝中事,你我是思虑不明白的。”

    “即便思虑明白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徒费心神。”

    “本将只知道,若相邦不如此,你我如何能得封赏?”

    “难道要你我率军一座城一座城的打过去不成?”

    楚国的主要军事力量都在各大族手中。

    在楚王驾崩或无力管控地方的情况下,这些大族便将会形成一個个战力惊人、士气如虹、行事莫测的军事个体。

    秦军不止需要用攻城硬仗一个个拔掉这些碉堡,更可能会面对神出鬼没的楚军援军。

    唯有楚王才有资格以王的名义命令这些权贵将私兵、族兵和族人集结起来,与秦国进行大规模野战。

    但楚王的权柄又没那么强,这就导致楚王无法尽发楚地民力,也难以协调各部楚军之间的矛盾。

    对于每一名秦国将领而言,他们都更渴望后一种对手,而不是前一种战争!

    辛梧双眼一亮,不由得看向熊启:“相邦,好人啊!”

    杨端和也转身眺望着熊启的方向,声音平静:“下次再见,恐便是敌非友了!”

    就在辛梧和杨端和眺望熊启的同一时间,熊启也不禁回首,回望这个承载了他大半人生的国家。

    熊启知道,从他踏出昭关的那一刻起,这个曾倾注了他全数心血的国家就将成为他最大的敌人!

    熊启声音复杂的喃喃自问:“若一去难回。”

    “值得吗?”

    崔瑞策马抵近熊启,低声道:“启禀公子,候者来报。”

    “县令熊犀被查明贪赃违律,被判黜官、流千里、城旦四月。”

    “永巷令熊敢因渎职而被判斩左臂、城旦三年。”

    “熊敢被黜后,太后亲往宫中,寻大王议事。”

    “太后说了什么,旁人不得而知。”

    “当夜,大王召芈氏女三人陪侍。”

    “次日,李斯上谏免去熊敢斩左臂之刑,大王允之。”

    五年前,崔瑞还率领兵马鏖战于咸阳城内,为了保护咸阳宫的安危而出生入死!

    五年后,崔瑞却成了熊启回楚的第一个祭品。

    而在崔瑞之后,更还会有诸多将热血洒在那片土地的同僚被清扫出朝,不得不离开那片他们呕心沥血了一辈子的大地!

    崔瑞回望身后的大秦,声音多了几分悲凉:“时至今日,楚系臣属已十去其二也!”

    “这还只是开始。”

    “待公子回楚的消息传回咸阳城,那才是大王举起屠刀之际!”

    熊启默然。

    他当然知道,现在的一切都只是餐前小菜。

    但熊启没想到,仅仅只是餐前小菜就斩去了楚系外戚两成人手,甚至逼的华阳太后不得不亲自去见嬴政说情!

    待到决战来临,楚系外戚又还能保住多少力量?

    五成?四成?

    即便楚系外戚能保住八成势力,也再无望重现宣太后一朝的盛况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熊启沉默良久后,声音坚定的开口:“为大事者多牺牲!”

    “传讯所有被罢黜的朝臣官吏尽快奔赴楚国。”

    “本公子必不负诸位!”

    崔瑞轰然拱手:“拜谢公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