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六百一十八章 小孩与枭雄(2/5)

场形势千变万化,如此危局之下,还能有将领为帖木儿效死,越是这样的情景,越能证明帖木儿的威望,让众人越发的重视。

    “无论如何,不能让帖木儿逃出去。”

    众人商议后。

    大量的明军派了出去,不光巡防阿姆河东岸,往南也派出去了大量的骑兵,沿河的船只都被收拢看管,绝对不给帖木儿渡河的机会。

    此时。

    各部的首领,仍然带着土兵们漫山遍野的抓捕帖木儿溃兵,时不时零星的抵抗,让这片土地并没有安宁下来。

    无数的牛羊骆驼,乃至各项军火。

    官吏们带着人进行清点。

    至于其他的地方,许多的首领抢夺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给明军,顶多交出去少分部应付,明军也没有太过追究,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

    而当地最大的布哈拉城,彻底销毁于战火之中。

    五十万大军的作战,方圆百里都遭到了打击,不可避免的衰败,军事为先的目的下,充满了残破。

    朱棣抵达布哈拉城的废墟,看着满目的狼藉,脚底下没有一寸平地。

    “收拢周围的百姓。”

    “设立粥棚,给予必要的救助,我们带来的是王化,让人们心向仁义,尽快恢复此地的秩序,还给老百姓们安宁。”

    朱棣吩咐道。

    与帖木儿的战争还没有消停,所以朱棣还没有决定,以如何的方式来治理布哈拉城。

    布哈拉城毁灭了。

    周边的城池却还在,反而因为不如布哈拉城的富裕躲过了一劫。

    随着明军的旗帜传开,不少的城池闻风而降。

    一地接一地换上大明的旗帜。

    这块年余来受到帖木儿大军和大明大军轮番战斗的地区,无论是百姓还是当地剩余的首领们,皆已经从骨子里畏惧了战争,只希望看到和平。

    无论是帖木儿还是大明,尽快的终结战争吧。

    劫后余生的人们非常的乖顺。

    只要不再打仗。

    帖木儿骑着战马,身边只剩下不到一百骑士,与人们所想的不一样,他并没有因为阿姆河与自己只有几十里地,就急着赶过去渡河。

    反而带着跟随他的人,避开了阿姆河,往南边的巴里黑地区方向。

    明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阿姆河沿线,与帖木儿数次失之交臂,最近的时候,大明的骑兵与帖木儿只隔了一条大道,帖木儿和他的士兵们,安静的躲在山谷里。

    巴里黑地区是后世阿富汗的北部。

    只要认真的藏,很容易藏起来,外人无法找到。

    当年。

    帖木儿大肆屠戮当地,也无法灭绝当地的反抗势力,如今同样的道理,明军也很难找到他。

    本地的势力,大多数跟随明军去了布哈拉一带。

    所以帖木儿虽只带领百余骑兵,却也一路屠戮,不但没有缺乏物资,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帖木儿甚至有些怀念起来。

    “如果本汗能年轻二十岁,区区大明,又如何放在本汗的眼中。”

    帖木儿叹道。

    村庄里,所有人被杀死。

    妇孺们被帖木儿的勇士们欺凌后,也在帖木儿的吩咐下一刀毙命。

    一路下来,不光帖木儿自己找回了年轻时候的雄风,这伙败军也因此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滋润起来,每个人红光满面。

    帖木儿脚下是一名死不瞑目的赤裸妇人。

    这位妇人因为痛骂帖木儿,所以帖木儿亲自侮辱了她,对方目光中的绝望和无力,让年迈的帖木儿非常的兴奋,只是苍老的身体,让帖木儿有心无力,有些败兴。

    这样的事情,岂不是世间最美妙的。

    是他们奉为宝典的语录。

    建设多辛苦。

    当强盗多美味。

    人性的恶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极致的放纵,带来的就是极致的爽快。

    而和谐的社会,才能让人遵守道德,稳定的秩序,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所处的社会赋予的,只有文明,才是老百姓最大的幸福。

    “大汗,我们还有大片的土地,只要我们顺利回去,我们仍然能打败大明。”

    一名“勇士”士气饱满的说道。

    吃喝不愁。

    他们有刀枪。

    世间所有让人愉悦的事情,他们想做就做。

    那些城池和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