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十五章重农抑商也是弊政?(1/2)

    与此同时,监舍内。

    林澈与朱樉的对话仍在继续。

    “我知道刚才教你的知识点,有点超纲了,你知道就行,回头慢慢琢磨。”

    林澈今天喝的有点多,有些晕晕呼呼的,看着朱樉问道:

    “现在离秋后还有多长时间?”

    听到这话,朱樉表情一滞。

    他知道林澈说这话什么意思。

    秋后问斩。

    朝廷旨意一下,林澈就将被开刀问斩。

    可是林先生这样的经世之才,就这么杀了,太浪费人才了吧。

    我一定想个法子,让父皇赦免他。

    朱樉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

    “先生现在距离秋后,还有五天吧。”

    “还有五天啊?时间走的真慢,这日子还得慢慢熬啊!”

    “真想快点回到前一世。”

    林澈嘴里嘟囔着,朱樉却误会了他的意思,急忙道:

    “林先生,您先别着急,等我出去,我一定启禀父…父亲大人,给你在皇上那里求情,一定保您平安。”

    “千万别啊!”

    林澈赶紧站起来阻止。

    自己好不容易快熬到了秋后,别被这浑小子一顿骚操作,将自己的好事破坏了。

    自己又得想法子,这不是耽误事嘛!

    “朱二,你就别费那个心了,我犯得是欺君之罪,罪无可赦的。”

    “来来来,趁着还有几天时间,我给你多讲一些课。”

    “现在我们接着讲,洪武朝的第二大弊政:重农抑商!”

    林澈见识过朱二在诏狱里的能量。

    想必他父亲在朝廷爵位不低,在朱元璋面前能说上话。

    真要是这位爵爷爱子之心泛滥,在老朱面前求情,老朱碍于面子将自己赦免了。

    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想到这,林澈赶紧转移话题,将朱樉的思绪拉了回来。

    “重农抑商也是弊政?”

    果然,朱樉被林澈的话题转移了思虑。

    在大学堂,宋濂等学士经常教导他们这些皇子,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商人逐利,投机取巧。

    商人从贫苦农民手里追逐利润,使得农民生活更加困顿。

    他的父皇朱元璋农民出身,从小没少受到商人欺负,对商人一直没好印象。

    之后。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首先便立下重农抑商的国策。

    鼓励农民开荒拓土,勤劳耕种,轻徭薄赋,兴修水利。

    同时。

    压制商业发展,加征商业税,打击商人压榨农民。

    在这一政策下,元末农民最底层的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

    “先生,这不对吧,据我所知,朝廷设立重农抑商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朝廷的赋税一直都很平稳,貌似并没有问题啊!”

    在朱樉看来,父皇设立重农抑商国策,让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国库也渐渐充盈。

    比元末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元末农民除了受蒙元鞑子欺凌外,同时还受商人巧取豪夺。

    有鉴如此,他对林澈的话,存有疑问。

    虽然,朱樉对林澈的学识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林澈不是圣人。

    何况就是圣人也有错的时候。

    朱樉还没来得及说下一句,便被端着酒杯的林澈打断了。

    “你觉得没问题,那是因为你眼界不够开阔。”

    “想问题不要想当然好不好?”

    “不错,在你眼里农民的生活,是有了改善,那是相较于历史上最黑暗的元末时期。”

    “不说远的,就看百年前的南宋,虽然打仗不咋的,可是人家那是真的有钱啊!”

    “龟缩在华夏东南一隅的南宋,一年的税收相当于大明王朝十倍的税收。”

    “南宋面积小,地少人多,为什么还这么有钱。”

    “人家不是靠农民种田,从地里抠出的那么点赋税。”

    “靠的是商业、外贸,南宋商业高度发达,让弹丸小国变得极度富裕繁华。”

    “所以说,朝廷不要总把目光盯在农民屁股底下那片土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