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十年

风花雪月、人间极智 147 武都往事(四)(1/2)

    一个时辰后,众人终于抵达自己所在包房。

    醉香居共分为上中下三层,一层都是散桌,用来接待普通客人,二、三层则均为包间,打开窗棂刚好可以看到下面的舞台。

    何思安一行人所在的包厢便是在三层最中间的位置。

    此刻的醉香居依然座无虚席,就连门外广场之上都挤满了人。

    “你们听说了么?这位异族琴师不但琴弹得好,人长得更是美艳绝伦!”

    ”拉倒吧,若真是这样,不早就被匈奴…哪还有机会能跑到中原?”说话之人是一名尖嘴猴腮的书生,露出一脸猥琐的笑容。

    “不许你这般说若拉姑娘!”

    “嘴长在我脸上,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管得着么?”

    “别吵了。若拉姑娘就快出来了!”

    “你们这群凡夫俗子,像若拉姑娘这等人物,放眼整个天下,也就我们的弘农王能够配得上!”

    “我看你是听曲儿听傻了!弘农王何许人也,那可是将来要统一天下的人,若拉姑娘再美,还能入的了他老人家的法眼?”

    “好了,别吵了…”

    听着窗外那群人的议论之声,包厢中的众多女子不由得面红耳赤,董白、甄宓二人不约而同觉得带何思安来似乎有些不妥。

    尤其是董白,临行前众姐妹纷纷叮嘱自己务必盯紧相公,莫要再让相公轻易带姐妹回家,但听众人一说,这位名叫欧若拉的异族女子似乎不但人长得极美,甚至在音律上的造诣也颇为出众,这可如何是好?

    正在二女胡思乱想间,一阵琴声响起,外面的喧哗声逐渐变小,最终只有悠扬凄美的旋律响彻整间楼内。

    这时,一阵清脆的女子声响起,声音中凄楚之意更为明显…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污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话语声落,一位一名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黑巾遮面,手捧琵琶的异族女子缓缓走到台上,一双碧色瞳孔扫视一圈后微一欠身,深施一礼,开口说道:“小女敖若兰,见过各位公子…”

    明明是一名异族女子,说出的话却与中原人一般无二。

    见众人疑惑的目光,这位自称敖若兰的女子微微一笑,虽面带纱巾,但仍难掩倾国之姿。

    “相信诸位公子对小女的身份颇为好奇,坊间流言多为不实之词,未免继续以讹传讹,接下来小女便将身世说与各位公子!”

    说着,敖若兰坐下,一边轻弹,一边讲述自己的遭遇…

    “家母敖氏为陇西郡人,家中在当地也算不大不小的商贾,因得罪了当地的士绅,我们全家不得不迁至西域避难,却不想路遇沙暴,辗转流落间意中来到一个叫罗马的国度!

    由于找不到返程之路,便只能定居在一座名为帕拉蒂诺的城市,后来我母亲嫁给了当地一个大家族的族长,名为尤利安努斯,也便是我的父亲。

    自我有记忆以来,母亲等人始终没有打消过返回故土的念头。

    大约五年前,我父亲卷入了罗马内斗之中,最终死在狱中,怕被波及,祖父又不得不带着我们东渡寻找回家的道路。

    经过近两年时间,这才侥幸重返大汉,再回陇西时,却发现已然物是人非,当年坑害祖父之人早已成为路边枯骨。

    而此时我等已然散尽家财,可谓是身无分文,好在弘农王治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很快便安顿下来,而蔡师听闻我等遭遇后亲自来访,听我等亲自讲述后更是唏嘘不已。

    蔡师见我颇有天赋,又还算有几分姿色,便收我为徒。

    后来小女才得知,蔡师之所以找到我们确是另有原因,原来是其每每午夜梦回之时,总能看到另一个自己。似乎生活在匈奴之中,那种远在他乡思故土之情常常令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听到此处,何思安虽然表情未变,但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

    ‘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可以说改变了很多人原来的轨迹,蔡文姬也只能算其中之一,可为什么其余人却没有察觉?吕布、华雄、徐庶甚至是每一个能叫的上号儿的都会多多少少有所改变,但为何只有蔡文姬一人会有这种反应?’

    这时,何思安被一阵悠扬的琴声打断了思绪,定睛望去,原来这位自称敖若兰的异族女子又开始弹奏。

    但此时的何思安心思已然全然不在琴声之上,自己的出现以及张道陵、张角等堪称仙术的手段让何思安知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