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十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34 最是一年春好处(1/2)

    摇摇头,何思安向另一侧走去,只是没走两步便顿住脚步…

    原本好好的一道多选题愣是让邹婉儿一句话弄成单选,这该如何是好…

    妞妞透过窗棂看到何思安踌躇的身影,心中也不免好笑,这便是她对他最满意的地方,从不会像其他男子一般娶过门后便弃如敝履不闻不问。

    另一边,何思安正在犹豫,就看到妞妞从屋中出来,向着何思安促狭一笑,随后开口:“云禄妹妹、定金妹妹,来额房中,姐姐有事相商…

    看着二女红着脸出来,一旁的房间的邹婉儿不由心中冷哼一声。

    ‘为啥没叫我…’

    当然,他也就是想想,若真叫了,碍于面子100%不会过去。

    …

    日升月落,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三年匆匆而过。

    建安十年(公元205)春,就在天下人都已习惯了平静的生活时,一场大战却悄无声息的来临。

    袁绍挑选精兵三十万,战马十万匹,集结于平原、白马、官渡三地,兵锋直指许都,大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许都-太守府议事厅内

    “司空大人,袁绍兵强马壮,切不可直迎其锋,还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啊!”司徒董昭躬身说道。

    “啥叫不可直迎其锋?难道我们要将许昌拱手相让?”夏侯惇怒目而视。

    “下官也赞同董大人的意见,袁绍文丑、麴义、审配皆经验丰富,敌军又数倍于己,若力敌疏为不智!”典农中郎将任峻建议道。

    “文丑、麴义,匹夫之勇,审配一届文人何惧之有?末将愿率一路军马,与那袁绍决一死战!”前将军于禁起身说道。

    文武两派分歧明显,武将大多选择力敌,文官则更多选择怀柔,争取将战争消弭于无形,为此甚至可以割让部分城池,以安抚袁绍。

    “文若,你怎么看?”

    正在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之际,曹操忽然看向荀彧询问道。

    “…臣认为,可战…”

    “哦?为何?”

    “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为何不战?”

    闻言,曹操一愣。

    ’为何文弱说的话这么熟悉…对了…是他,他也曾说过!一晃五六年了…哎。‘

    “文若此言,正合我意,你们看看这个…”

    说着,曹操从桌案上取出一摞装订成册的书卷,递给下手的文官传阅,首页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十胜十败论!

    许久后,厅内众人对视一眼,齐齐躬身。

    “愿听司空大人吩咐!”

    “好!好!好!”

    曹操先是连说三个好,随后看向夏侯惇。

    “元让,我们有多少兵马?”

    “启禀大人,算上镇守洛阳、寿春等地,共计二十万人。”

    “大人,洛阳倒还好说,寿春兵马,不可轻动!”荀攸出列说道。

    “为何如此说,要知道弘农王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曹操手下大将车胄开口询问。

    “弘农王虽强,但现如今精力放在复兴凉州以及漠北大片土地之上,比起趁机攻打我中原,将漠北彻底稳固住才是其当下重中之重!”

    提到何思安,厅内众人包括曹操之内都有些兴趣索然,自己这方即便胜了,也只能勉强算有了与弘农王分庭抗礼的资格…

    见厅内沉默,荀攸清咳两声,继续说道:“反倒是孙策、刘备,才最应防范,毕竟原本的我们与弘农王已然将他们压的喘不过气,若不趁此时机扩大领地,待到我与袁绍分出胜负之后,他们便丝毫没有可趁之机!”

    “嗯…”曹操赞同的点了点头,再开口时,已然坐直身子,表情郑重的开口下令!

    “曹仁听令,你率精两万,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

    夏侯惇听令,你率兵三万精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

    于禁听令,率步骑三万,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

    妙才(夏侯渊的字)、文谦(乐进的字),你们与孤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

    一系列布置后,曹操又看向荀攸:“虽然之前推测弘农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