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九章 陈国公与太子,宣德的梦(1/2)

    严铿很快拟定了侍读人员的名单,都是饱读诗书之辈。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和朝中任何一位重臣有密切的关系。

    不然给他人做了嫁衣裳,这跟谁说理去?

    严铿选定了三个人:

    吏部验封主事,李贤。

    翰林院侍读学士,王直。

    自己的族亲,刚刚以二甲第七被授予翰林学士的严敬休。

    这三个人中,李贤只有二十多岁,年轻,他很有智慧,又有风度,在臣子中有着不错的人缘。

    王直的年纪这个时候已经有些大了,五十四岁的他历经了世事浮沉,很严肃稳重,不苟言笑。

    严敬休三十多岁,也是饱读诗书,颇有城府。严铿与他接触过,感觉是个可用之才。

    三人在朝中的名声都是很好,并且除去自己的那位族亲不说,根据严铿的考察,另两人也都是知恩图报之辈。

    至于其他那些送礼的人,严铿一概闭门不见,礼物也通通退回去,表现出了他的决心。朱瞻基得到了东厂的禀告之后,也对严铿更加满意了,暗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人员名单拟定完毕,呈上去之后,很顺利地便被批准。

    严铿也很快见到了六岁的小朱祁镇。

    六岁孩子个子不高,脸上粉粉嫩嫩的,长得粉雕玉砌。他身着一身华丽的服饰,还带着些婴儿肥,虽然年少,但是却努力地试图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很可爱。

    严铿轻轻笑了笑,随即行礼:

    “拜见太子殿下!”

    伴随着一声平身,朱祁镇开始了与自己老师的缘分。

    于此同时,宫殿的另一边,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正在玩耍。

    虽然自己的哥哥不见了,让他心情有些低落,但是有宫人给他作马骑,他很快就又开心了起来。

    小男孩手里拿着木刀,口中咿咿呀呀地叫唤,把自己当做正在冲锋陷阵的大将军,玩着玩着,却忽然怔了一怔。

    下方的宫人以为自己哪里弄得他不舒服了,赶忙用颤抖的声音问道:

    “奴婢弄疼您了吗?”

    “没,没有。没事。”小男孩用他稚嫩的嗓音回答。

    他只感觉,冥冥之中,自己好似失去了什么一般。

    不过他很快便忘记了这一切,继续与宫人嬉闹起来。

    ……

    接下来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朱瞻基在内阁的辅助下治理着朝政,百姓休养生息,而严铿则带着三个侍读教导着太子朱祁镇,与他也是越混越熟。

    对于这个已经五十六岁的老人,朱祁镇虽然地位远高于他,但是对他却向来礼节完备,丝毫不敢怠慢,言语中充满了尊敬。

    这不仅是因为朱瞻基曾经嘱咐过他,一定不能对陈国公有任何的失礼,更是因为这个老者那渊博的知识、洞察一切的敏锐与对他的关怀。

    严铿受到的教育与别人是不一样的。严凌作为一个现代人,并不是很注重其他官员的那些繁文缛节,什么父为子纲之类的,统统不存在,他养孩子和普通人家没有什么区别。

    而在之后,这在严府上下也作为一种传统一般传承了下来,严涯严铿,甚至严铿儿子严峻,都是这么教孩子的。

    这使得严铿在面对朱祁镇的时候,虽然对太子怀有敬畏之心,但是对于这个六岁的小娃娃,言语行动之间,还是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些许如同对待自己孙子一般的温暖。

    这种感觉,是小朱祁镇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朱瞻基虽然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平时忙于政务,和太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而且皇家的亲情,和平凡家庭的父子之情,终究是不一样的。

    这就让朱祁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严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个老人虽然在教书的时候颇为严厉,但是在平时却也会关心他的冷暖,注意他的身体,有时候还会给他讲金戈铁马的故事,陪他玩耍。

    幼小的朱祁镇,第一次听说了外面的世界,他既向往故事中那恢弘的场景,也对严铿多了几分崇拜。

    然而两人这般相处的时间,也仅仅只有一年。

    宣德九年八月,宣德皇帝病倒了。

    开始的时候,他还可以勉强支撑着上朝,但是接着,他的病越来越重,随后不得不卧病在床,将事务交给内阁处理,自己只是处理一些必要的大事。

    ……

    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

    宽大的龙床旁边点着名贵的熏香,袅袅轻烟从雕龙绘凤的香炉中散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