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三百八十章(2/3)

兵马多则多,对我们来说却还没有达到相当程度的优势,要是有了杨奉等人的相助,我们跟他们至少也有一拼的实力...”

    在严绍看来,也许杨奉等人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只能算是拖累而已。可是无论是谁也不能忽视了他们的数量,如今严绍跟曹操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兵力不足,有他们的补充就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缺点了。

    但是现在杨奉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时候派人去把他们叫回来,就如之前说过的一样,很有一点朝令夕改的意思,其他人看了恐怕也是会轻视他们的。

    “那先生的意思是?”一听完李儒的话,严绍也有那么一丢丢后悔。

    确实,那么多的兵力,即便是拿来做炮灰也是不错的啊,为什么非要让他们离开呢?

    “主公可以跟曹孟德且战且退,慢慢退到洛阳附近。虽说主公跟曹孟德都建议天子不要去洛阳,可是洛阳本就是原来的帝都,皇室陵寝几乎都在洛阳,祖宗宗庙皆是如此。天子途径洛阳的时候,不可能不先到洛阳去祭拜一番,再加上这一番折腾,天子一行人恐怕是疲惫不堪,不可能不休息休息,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借机拉上徐荣跟杨奉他们。”

    这个年代最注重的就是孝道了,所谓忠孝仁义,天子为万民之主,万乘之尊,因此在德行方面也需要能够达到成为世人表率的地步。历史上那些改朝换代的朝代,至少明面上的理由都是因为皇帝的德行不够,所以才会变成这个样子的。洛阳虽说是已经被焚毁了,但毕竟是汉朝旧都,这里还有过去许多帝王的陵寝,都是刘协的先人,现在刘协好不容易跑了出来,还途径这里,怎么可能不停留一下就走?那样的话,恐怕全天下的人都要责怪他一番了。

    在考虑到刘协携带的大批的礼器跟其他一系列东西,刘协绝不可能只在洛阳停留一日就走,对此李儒很有信心。

    “先生的意思是,祸水东引?”严绍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错,主公向来忠义,这点在下早已知道,但是现如今局势混乱,乃是英雄用武之时,主公帐下兵马是青州最精锐的一批,应该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上,而不是在这里被当成炮灰来使用。主公可以想象,即便是主公在这里能够击败李儒跟郭汜,自己的伤亡会有多少,这么做合得来吗?主公在想想,我们同兖州军的恩怨,还有同曹操的恩怨。青州跟兖州近在咫尺,而兖州同冀州方面关系密切,我们同冀州方面的关系如何,这点相信主公多想也能明白的过来,主公难道就真的敢保证那曹操不会起什么坏心思?我们同李傕跟郭汜等人的兵力对比本来就是占据略是的情况下,真要是在对决的过程中曹操背后捅了我们一刀,怕是就要有全军覆没的风险了。”

    这个到不是李儒多项了,而是如今青州军中需索人所想的。青州军跟曹操的关系可不是一般的恶劣,只是这次因为要营救天子,所以才会短时间的联合在一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矛盾就解决了,恰恰相反,他们的矛盾不过是被李傕跟郭汜带来的压力给遮盖住了。

    等到解决了李傕跟郭汜,也解决了天子的问题之后,两者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跟过去一样,糟糕...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早晚都要动手,为什么不抢先下手?只要是在作战的时候阴严绍一下,就可以彻底让严绍失败,即便是能保存下来性命,帐下的兵马也是损失惨重,这点毋庸置疑。

    曹操本来就不是什么优柔寡断的人,而且严绍对曹操很了解,清楚他同样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说不定现在他也在怀疑着自己会不会这么干,甚至考虑干脆先下手为强,免得会被自己给坑害了,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尤其是考虑到了曹操的性格以后。

    想明白了的严绍,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改变之前在这里同西凉军决战的决定,。就像李儒说的一样,现在的青州军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损失不起如此多的兵力。这次他带来的几乎都是青州军中的精锐,五千骑兵,差不多已经相当于青州军骑兵中的九成以上,剩下的充其量也就是各个将领的亲卫乃至传令兵跟斥候了。

    这几千骑兵别说是全军覆没了,就算是损失的稍微大那么一点,都能让严绍肉疼死。

    于是第二日,就在所有人都刚刚起来没多久的情况下,严绍率先赶到曹操的营地去,将昨日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

    就如严绍昨日考虑的一样,其实曹操自己也有疑虑,毕竟曹操跟严绍之间的矛盾是利益上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很难消除掉的。谁也不敢保证严绍会不会为了解决兖州方面的威胁,狠狠的坑自己一把。

    而且...

    “吕布...”

    想到这个名字,曹操的眼底也闪过一丝阴霾。

    就在不久前,他刚刚得到消息,从徐州赶来的吕布已经抵达了洛阳,正在那里等候着天子的车驾。

    徐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