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第九百二十五章 臣恐其为大唐中行说(2/3)

当判处何罪?”

    李治冷漠的目光落在了裴炎的身上,裴炎的呼吸顿时就是一阵停滞。

    因为他感觉到从上方落下来的目光不只是李治一个人的,还有武后。

    裴炎瞬间警醒,他想了起来,这件案子从一开始想要为李敬业定案的人,就是武后。

    还有李敬业一开始就得罪了相王,还有北门学士,另外还有南昌王和一众宗室。

    这些人到现在都还没有开口。

    裴炎的目光轻轻一扫,落在了后面的李绚身上。

    李绚的神色依旧平静,仿佛没有愤怒不满的情绪,似乎他早就预料到了皇帝会是这样的态度。

    裴炎忍不住咽了口吐沫,要知道,南昌王的手上还握着致命的杀手锏。

    魔教,隐太子,这里面但凡有一点和李敬业勾连上,他都必须死。

    裴炎的目光在一瞬间已经收回,心里一定,他抬头拱手,看向皇帝说道:“陛下,按律,当罢免英国公一切官职,但流放,臣以为就不必了,将他贬出长安,永世不得再回。”

    这是在效仿王勃。

    相比于段宝玄,刑部的论罪,要稍微轻了一点。

    不少的朝官这个时候,忍不住的点头。

    武承嗣抬起头,满脸不解的看向裴炎,但裴炎在前方,根本就没有回头看他。

    杜求仁,魏思温等人同样是一脸的疑惑,心情凝重。

    李治的神色稍微一缓,然后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意见?”

    群臣一阵默然,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李治的目光落到了李绚身上,随即开口:“南昌王,你如何看?”

    “陛下。”李绚缓缓的走了出来,脸色凝重。

    皇帝突然叫他出来,恐怕是要他表态。

    不只是代表他自己,还要代表刘仁轨,要做定论。

    裴炎,武承嗣,杜求仁,魏思温,唐之奇,还有其他众臣,全部都目光落在了李绚身上。

    现在这个时候,愿意帮李敬业说话的都已经站了出来,剩下的其他人大多是保持中立,甚至和李绚一个态度的。

    李绚沉沉的拱手,认真的说道:“陛下,李敬业私通吐蕃,若只是随意的将他贬出长安,那么一旦他私往吐蕃,为吐蕃设计献策,以他对我朝了解之深,臣恐其人,又是第二个中行说。”

    一句话,在场所有人全部噤声。

    即便是李治脸色也眼中的沉了下去。

    中行说本西汉燕国阉人,被皇帝相中,作为和亲公主的侍臣派往匈奴。

    然而到了匈奴之后,中行说却处处针对汉朝。

    不让匈奴穿汉朝送来的精美服装,向匈奴大汗献计,尤其指明何时是抢劫汉朝粮草的最佳时机。

    在他的指点下,匈奴人在边界屡屡得手,并且曾抢到了长安附近,差点端走了皇宫。

    为了对抗汉军的疯狂烦攻,中行说在临死前向匈奴大汗献计,要求在水草之地撒毒,准备毒杀汉军,延迟进攻,足见其狠毒。

    中行说心狠手辣,对大汉毫不客气,让中原损失巨大。

    ……

    李治的呼吸已经沉重了下来,李绚仅仅用“中行说”三个字,便已经彻底挑起了李治的杀心。

    朝中诸相,六部尚书,九寺寺卿,还有众多朝臣,这时候,都不敢再说半句。

    如果李敬业将来真的投靠了吐蕃,那么那些为李敬业求情的人,就都将成为他的帮凶。

    李绚这一刀,捅的实在够狠。

    杜求仁,魏思温等人,看向李绚的目光是无比的憎恨。

    李治深吸一口气,看向李绚说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李敬业?”

    “陛下,英国公有大功与朝,依臣之见,还当宽宥,不若贬李敬业为振州参军如何?”李绚再度拱手。

    振州在大唐最南面,紧邻崖州,但要偏西南一些。

    换种说法,李绚这是要将李敬业发配到天涯海角。

    在场群臣眉头不由得一挑,南昌王看起来是退了一步,但实际上却是用官职,将李敬业死死的钉在了振州。

    一旦他离开振州,那么立刻就会被判处叛国之刑。

    不仅如此,振州距离吐蕃足够的远。

    即便是从长安去振州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更别说是吐蕃了。

    这几乎就等于是流三千里。

    振州参军,那还是个官职吗?

    恐怕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