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贼也太卷了

072、贾诩的计策(2/3)

   戴着黑眼罩的夏侯惇骑着一匹黄骠马,背着一口大刀冲过来。

    “元让,什么事这么着急?”

    曹信上前问道。

    “子玉,事太多了,一团乱遭,瞧瞧,我头发快急白了。”

    夏侯感叹道。

    在拿下寿春后,袁术那伙人不死心,时时想着搞反攻,重新收回淮南郡和庐江郡。

    当初曹操和曹信在,袁术那伙人不敢动。

    等到他们率军离开,袁术就派遣手下将领率兵进入淮南,四处搞破坏。

    一会儿合肥,一会打居巢,一会儿打成德,也有淮南的土匪趁机浑水摸鱼攻掠县城,庐江太守桥蕤还趁机收回三处庐江郡原有的县城。

    夏侯惇和于禁带着手下军队四处灭火,连续两三个月,打了几十仗,虽然几乎都赢了,但一万多人马,被硬生生消耗掉三千多,只剩下六千五百人,降将陈兰的兵马也伤亡近两千。

    死伤这么多人,夏侯惇和陈兰也仅仅是维持住淮南郡表面上的安稳,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袁术军和土匪。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民心。

    “操特娘的,也不知袁术给了那些人什么好处,淮南郡的大户人家,宁愿支持袁术那个草包,也不支持我们,招兵没有,要粮草也没有,却经常偷偷送粮草给袁术军,简直是一群逆贼。

    有次老子一生气,把那些大户抓起来杀了抄了,谁知道那群人竟敢造反,跟寿春城外的袁术军里应外合想偷城,那一次要不是于禁救援及时,寿春怕是要丢在我手里。”

    夏侯惇挥着拳头骂道。

    也正是那一次增援,于禁率军离开庐江,原由曹军控制的庐江八县,被桥蕤趁机偷走三个,损失不比丢掉寿春城差。

    “元让,你在寿春抄了多少大户?”

    “也没有多少,只有一百二十来户,本来我准备多抄一些,最好全抄了,可杨弘那个老头子不让。

    子玉,我怀疑杨弘与袁术有勾结,还有那个陈兰,常常出工不出力,那些降臣降将没一个靠得住,子玉,你去寿春后最好小心一些,别叫那些人钻了空子。”

    夏侯惇面色凝重地说道。

    曹信点点头,又问了些细节问题。

    根据夏侯惇的描述,寿春这边的情况就像是一处四处着火的屋子,需要一场瓢泼大雨才能灭掉这场火,而他手里仅有几瓢水。

    在曹信领着琅琊军抵达寿春的第二天,夏侯惇率领五千兵马返回许都。

    接下来曹丞相准备打吕布,但宛城和淮南两次大败,导致曹军兵力严重不足。

    年初曹操在豫州兖州征兵两万,只有两万新兵肯定打不赢吕布。

    为此曹操不得不从南阳李通处抽调两千精兵,又抽调夏侯惇回许都,算上原来的残军,勉强凑够三万兵马。

    有这三万兵马和刘备的盟军,曹操能不能像原来那样打赢吕布,曹信不太清楚。

    此时他更在意的是,怎么平息淮南境内的动乱,尽量别耽搁淮南郡春耕。

    “文和先生,淮南的情况你也了解,可有妙策解决眼前的麻烦。”

    寿春城头上,曹信望着繁华的街市问道。

    寿春本是扬州治所,下辖两万多户,在袁术定都之后,寿春人口达到三万户以上,寿春县下辖有人口十多万,虽经历多次战乱,人口也维持在十万以上。

    人口太多太密集,管理起来也相当麻烦,暴乱、动荡、细作横行、敌视曹军的人秘密勾结,这里的情况比南阳复杂太多。

    “将军,属下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将军参考。”

    贾诩摇着黑羽扇,缓缓说道。

    “文和先生请讲!”

    “上策,将军只需坐镇寿春,防御袁军,打压亲近袁术的势力,同时拉拢淮南世族,募兵练军,将手上兵马扩充到两万以上,不到一年,将军定能稳稳掌控淮南。”

    贾诩缓缓说道。

    曹信摸了摸下巴的胡茬,“需要一年时间?太久了,有没有快一些的,本将军是武将,喜欢快刀斩乱麻。”

    “有,中策弃城!”

    贾诩用羽扇指着寿春城说道,“寿春是袁术的根基,将军只需摧毁城池,将城中百姓迁出寿春,打散安插在其它各县,袁术在其它各县影响力不大,此一举釜底抽薪,必能断掉袁术在淮南的根基。”

    曹信微微摇头,“寿春是个大城,烧掉太浪费,此外移民搬迁是个大麻烦,若是百姓不愿搬迁又如何处置?”

    贾诩眯着狭长的眸子笑道,“但凡不配合之人,必是袁术的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