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情缘漫黄沙

第八十二章 军情多变(2/3)

造成严重破坏和恐慌。

    由于,联合和加尼牙孜,攻打迪化的约期临近。

    马仲英只在古城休整了十天,便又兵分两路。

    一路再翻天山冰大板,直接与和加尼牙孜汇合,从南面进攻迪化。

    而他亲率大军,绕道孚远,一路向西,从北面攻击迪化。

    在路过孚远城时,马仲英,本想顺手打下孚远城,再补充些军需钱粮。

    但立马远眺,不大的城池,静静地矗立在空旷的原野上。

    城门紧闭,城墙上隐约有人头涌动,城内隐含着一股逼人的杀气。

    马仲英牙根子咬了咬,还是无奈地催马前行。

    他虽带大军而来,却不敢轻易对孚远动手。

    原因有二:一是,他深知刘县长诡计多端,是个难缠的主儿。贸然进攻,也未必能轻易破城;

    二是,他与和加尼牙孜的南路军,约定攻打迪化的时间已经迫近。不能因小失大。

    所以,他不得不绕道孚远,穿过三台镇,直逼迪化。

    不料,却在离三台镇不远的滋泥泉子,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省军相遇。

    马仲英的部队,气势凶猛。

    潮水般一批批地冲向省军阵地。

    省军用机关枪,和装甲车等重火力,顽强抵抗。

    然而,马军不在乎兵员伤亡,前赴后继。

    倒下一批,后面就有更大的一批涌上,给省军造成很大的心里压力。

    省军阵地,数次被马军骑兵突破。

    盛世才,在前沿阵地,亲自指挥作战,险些被马军活捉。

    但是,刘快腿率领的五百精兵,在负责坚守省军中央阵地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刘快腿的部下,多为他当年,在东北做土匪时,训练的神枪手,枪法娴熟,百发百中。

    每次马军骑兵,从两侧突破阵地时,都被这些枪手,精准射击,如点名一般。

    如此交战不久,马军即伤亡四百余人。

    马军第一线士兵,多为进入哈密后补充的新兵。

    其战斗力,并不如随马仲英进疆的三千甘肃子弟兵。

    此时,见伤亡巨大,开始畏缩不前。

    省军趁势发起反攻,逐渐对马军形成合围。

    不久,天色渐暗,阴云密布。

    霎时间,大雨滂沱,还不时夹杂着冰雹。

    气温,骤然降至零度以下。

    战斗无法继续,两军对峙了一夜。

    马军出奇台时,均配发单衣单裤。

    当夜,在雨雪纷飞中,被冻死不少。

    既是勉强挺过寒夜者,也是手脚僵硬,几乎无法继续持枪射击。

    而省军士兵,却及时配发了皮衣,因而能够坚持。

    第二天拂晓,休整一夜的省军,再次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根本不给马军喘息的机会。

    战斗开始不久,马军就损失二百余人。

    马仲英的卫队,近五百人,都是在古城投降的省军。

    眼看大势已去,无心再战。

    当即借助天色昏暗,于阵前投降省军。

    致使马仲英,阵地出现一个大缺口,防线随即崩溃。

    马仲英无力回天,只好带着三千子弟兵,向东溃逃。

    马仲英,惶惶如丧家之犬,一口气,逃到了孚远县境内的水溪沟。

    见枪声渐远,便指挥士兵埋锅造饭。

    一面让人留在沟口,收集残兵。

    马仲英,坐在一块卧牛石上。

    喝了口刚刚烧开的热水,身上感觉暖和了许多。

    他仰天长叹一声,自语般地嘟囔道:“真是日怪哩,谁能料到,六月天会下冷子哩。”

    这时,营长陈清裕,灰头土脸的凑了过来。

    马仲英,一脸丧气的地问道:“那是啥地方么?天气咋那么日怪?”

    陈清裕,恹头耷拉地说:“是阜康地界,叫滋泥泉子。”

    马仲英听说,面显惊异地嚷嚷道:“啥?滋泥泉?”

    陈清裕疑惑地瞅着他,木讷地点了点头。

    马仲英,懊丧地拍打着屁股下的大青石,嘴里自语般地嘟囔道:“难怪哩!难怪哩!”

    陈清裕茫然地瞅着马仲英,往近凑了凑身子,斜倚在大青石上,小心地问道:“难怪啥哩?司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