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青梅

008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2/3)

,小跑着进了屋子。

    ……

    浔江河畔,秋风萧瑟。

    青衣少年闲庭信步,颇有兴致道:

    “浔江以西是天香坊,以东则是青吟巷。西为旧院,东为学府,脂粉香与书墨香,仅仅隔着一座既明桥。”

    谢锦词抱着把青面竹伞,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水润的圆眼睛好奇地打量沿江风景。

    临安是座富庶繁华的城,相比扬州的古旧婉约,多了几分别致的典雅。

    “小词儿可知道,这桥,为何要叫既明?”

    沈长风慢悠悠踏上一座石拱桥,笑问身后的小姑娘。

    横亘在浔江上的石拱桥,连接着青吟巷与天香坊,却又像是一道分隔线,将它们划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一岸清雅,一岸喧艳。

    踏上既明桥,风中隐约带了些脂香酒气。

    谢锦词想了想,认真道:“夜皎皎兮既明。既明,乃天色明亮之意。此桥取名为既明,应是向往光明的美好寓意吧。”

    少年眯了眯桃花眼,笑得颇有深意,“妹妹这般理解,倒也能说得过去。《大雅》有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妹妹可听说过?”

    谢锦词点点头,“便是明哲保身之意。”

    “啧,妹妹倒是一点就通。”

    沈长风语气闲适,仿佛一点也不惊讶卖身为奴的小姑娘竟读过书。

    他笑吟吟道:“之所以叫既明桥,便是在提醒东岸学府的学子们,勿要踏过此桥、流连风月,方可明哲保身。”

    小姑娘恍然大悟,正要附和两句,却听见少年又道:

    “其实啊,都是些无稽之谈。学府与青楼相对而望,仅凭一桥之隔,早已是水乳/交融,千丝难断,又如何能真的明哲保身?”

    两人穿桥而过,踏上一条风雅长街。

    谢锦词小脸严肃,脑袋里仔细琢磨着少年的话。

    她轻蹙着眉,显然是不赞同的。

    天色骤然变得更加暗沉,冷风萧然,低矮的云层里,雨丝如雾,密密麻麻从天而落。

    小姑娘稍一恍神,连忙撑开竹伞,加快步伐跟上少年,试图为他遮雨。

    沈长风看着那歪斜在他眼前,遮挡了他大部分视线的青色伞面,轻叹半声,“妹妹要多吃点才行。”

    他垂眸看向正努力踮脚的小姑娘,微微弯身,接过她手中的青竹伞。

    “多吃一点,才能长个子。”

    被嫌弃长得矮的谢锦词,偷偷噘了噘嘴巴,细声辩解道:“我只是年纪小!”

    “啧,长得矮还有理了。”

    少年勾唇,青色伞面无声向身侧倾斜。

    主仆二人在铜雀楼吃完饭,正要打道回府,沈长风突然把竹伞往谢锦词手里一塞,拍了拍她的头道:

    “小词儿站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

    说完,转身迈入雨幕之中。

    穿牙白罗裙、浅杏红半臂的小姑娘,撑着把青面竹伞,站在铜雀楼门前,湿润鹿眼紧盯着那抹逐渐远去的青色身影。

    这样的一幕,

    似曾相识。

    那日叔母带她和堂姐去绸缎庄,亦对她说了同样的话。

    她傻站在原地,等来的却是叔母把她卖给了人牙子。

    小哥哥会不会和叔母一样,也要丢下她?

    反正买下她,一分钱也没有花。

    而且此地离倚翠栏并不远,万一她在这里碰上了王柏川……

    后果不堪设想!

    小姑娘握着伞柄的手一紧,拎着裙摆追出去几步。

    可视线所及之地,早已没了那青衣少年的踪影。

    她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忽然听见铜雀楼里有人嚷嚷:

    “都不准劝我!谁再多说一句,小爷我就跟谁急!不就是禁个足吗?哪次禁足我没翻墙出来?明日就要回书院了,今日小爷我非要玩个够!”

    另一道声音颤抖着劝道:“公子啊,这次禁足不同于往日,您可是用了假银子买卖人口!”

    “闭嘴!都说了不是小爷我做的!你们这群蠢货天天跟在我后头,什么时候看见我买卖人口了?况且,我陆家最不缺的就是钱,我怎会用假银子?那不是打脸吗?操!”

    听见脏话的谢锦词细眉一蹙,扭头望向铜雀楼。

    只见一位红衣少年被一群小厮簇拥着走出来。

    少年约莫十五六岁,眉若泼墨,凤眼狭长,发间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