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100、历史的机遇(二合一,求推荐票、月票)(2/3)

王仲顿时不满的道,邵季也怒视过来,罗彦环和众指挥使齐齐看向他,目光中多是不善。

    连平日性格很好,不喜欢与人争辩的潘美都没了好脸色。

    董遵诲顿时有些慌了。

    史从云回头,见董遵诲下意识低下脑袋,后退半步,心里倒是对董遵诲的顶撞没多生气,只觉得这董遵诲像极了他以前遇到的不少问题学生。

    他们中很多人并非有多坏,更不像他们自己描述或者想象的那么坏,只是太过自尊,又不够自信,想表现自我,又没有太过突出的手段......

    以致于总喜欢和别人反着来,以彰显自己的标新立异。同时太多自尊也让他们受不了委屈,难接受别人的指责。

    这大概和董遵诲的出身有关,毕竟他的家庭背景从小就很好,也算含着蜜长大的孩子,虽然后来遭遇一些变故,可童年想必很顺利。

    如果是王仲那样没心没肺的人,就不会在意别人的指着和蜚语,因为与他的半生奔波苦难相比,那些屁都不是。

    董遵诲可能醒悟过来自己太激动,话说过了,张张嘴似乎想解释,不过最终依旧没开口。

    “知道咱们为什么能在黄花谷打埋伏么。”史从云没有斥责,而是转移话题。

    “咱们的将士数千人,那么大的动静肯定藏不住,周边百姓都不是瞎了聋了。

    同理,蜀军也有数千人,他们的动静也藏不住。

    黄花谷西面有不少村落,山间还有躲避战祸的百姓,如果有百姓主动向蜀军告密,咱们的设伏是没用,只能堵住谷口和他们硬拼,不知要再死多少弟兄。”

    “万幸的是百姓站在我们这边,蜀军在黄花谷西面休整两天,没有一个百姓向他们告密过。

    反而有百姓几天前就来告诉某,西面好像来了很多人,他们外出打柴见到山里有动静。

    为什么?因为咱们没有烧杀抢掠,没有抢着收割百姓的粮食。如果百姓心不在咱们这边,黄花谷那一战就没法打得那么漂亮。”

    史从云看大家都看着他,吹着江边的风,一时心中起伏,有些感慨,又说更深一些的话:“我知道你们有些人私下觉得某有些妇人之仁,觉得不该手软。

    可这其实是个天大的机会.......”

    史从云在心里组织语言,他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向众人解释这个机会。

    “如今的天下不是汉唐天下了.......

    天下人各为其主,天下百姓也少有人会死心塌地的认为自己是哪国子民,这时候是最难的。

    因为百姓没有归属感,不认同,军队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根基,难以持久,会遭到排斥,天下动乱难以停息。”

    说到这史从云想到了黄花谷附近的百姓,虽然他们是蜀国百姓,可天下改朝换代太过频繁,肯定有大批百姓都会蜀国没什么归属感,所以也很难让他们支持哪一国军队。

    不过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可这时候也是最容易得民心的时候。

    天下人都没有统一的认同感,没有汉唐王朝那样根深蒂固的家国念想,反而谁做的好就能得百姓的心。

    天下人各自圈地自守,饱经战祸,经历那么多年,数代人苦不堪言。

    天下已经到了人心思定的地步,又有同行衬托,只要咱们做得好一些,对百姓好些,往后的路只会越来越好走,战也会越来越好打。”

    董遵诲听罢哑口无言,似乎没有全懂,但还是点点头。

    虽然史从云的年纪比他们小,但威望是打出来的,如今众人都愿意听他的话。

    旁边众人都听着,他们或许不会全懂是什么意思,但嘱咐是记住了。

    只有潘美若有所思,接了一句:“云哥儿真是心怀天下之人。”

    史从云笑了笑,没再多说,只是吩咐:“散粮的事潘美去安排,诸位都要听从他的安排,董遵诲你协助潘美。”

    董遵诲上前一步,说话比较直接:“云哥儿放心,某定能做好,有些道理不明白,某便听你的总没错,方才是我不好。”

    史从云哈哈一笑,“没事,你们心里有话就说出来无妨。

    关键是你们,特别是你们这些将领,指挥,还有我的态度,咱们有事可以多争论,夫妻还能同床异梦呢,何况咱们一群大男人凑在一块,想法不一样并不奇怪。

    关键是态度,很多事咱们在这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争论也无所谓,某不是记仇的人。

    但有一点,商议事的时候怎么争都行,只要某命令下来,就要摒弃前嫌齐心协力,否则老子抽死你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