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嘴小娘子:开个客栈挣大钱

第43章 客栈的谣言(2)(1/3)

    三个还没有出阁的商家姑娘,为什么会和一个年过半百的村妇过不去了呢?

    刘杏儿有些不明白了。

    这些事还不是让她最头疼的,反正来日方长,她有的是时间去弄清楚当中的缘故。

    让她最头疼的还是这福来客栈的口碑,居然是有这么的差了。

    若不是有张氏好心提醒,她还蒙在鼓里,搞不清楚状况呢。

    刘杏儿和张氏倒了声谢。

    “还多亏了张氏子提醒。”

    张氏摇了摇手。

    “苏家娘子,俺看你是个开明的人,这才和你说上几嘴,要是换了其他的商家,俺可是不敢说的,你呢,也不用和俺道谢不道谢的,说到底,咱们之间也是一个合作,福来客栈好了,咱才能跟着沾点光,你说对不对?”

    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个道理刘杏儿是懂得。

    不管是在上一世还是在闻朝,这年头,敢说实话的人太少太少了。

    刘杏儿低着头应承着,显得很谦卑。

    “婶子知道你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婶子呢,也只是个农妇,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有些话俺还是得提醒提醒你,一大家子撑着一家店,其中的人情世故牵扯的太多,那营生本来就难做一些,做生意的人可千万不能得意忘形了,既然是做生意哪有不讨好买主的,若是连着买主都得罪了,你还怎么指望着怎么赚人家的钱呢?”

    这么通俗的道理,刘杏儿在服务行业摸索了这些年,当然是明白的。

    苏老太和苏花姑那个爆脾气,她是知道的,这母女俩就是得罪人的主人,还有那苏三花,是个稀里糊涂的,难免会惹人不快,这苏家除了那苏二花,还真就是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

    刘杏儿无意间找到了这店里头突然冷清的根源,心里有些开心也有些不开心。

    按照这原主留下的一些回忆,这苏正弟的奶奶,苏老老太,应该还是这个家里有些智慧的老人。

    把一大家子绑在一起,这也不能完全说是一件坏事,毕竟按照后世的理解,能让店里头的每一个人拿到一部分分红,会加重每一个人的责任感。

    说得再俗套一点,就是这店里总归是要请小工的,这钱给别人赚也是赚,给自家人也是赚,按照常理来说,这自家的人总比外头请的那些人要靠谱卖力一些。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一家客栈养活一大家子,这是别人店里头没有的利好。

    但也恰恰因为这店里头,上到掌柜,下到小二都是一家人,这家店不能完全说属于一个人的,也不能说完全不属于某一个人,夹杂的家常琐事又太多,店里头没有一个真正的头儿,免不了会出现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状况。

    毫无章法(管理)就是这店里头最大的弊端。

    在刘杏儿没有重生过来之前。

    福来客栈如此潦倒,为什么能一直维持住不倒闭,这当中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有什么原因呢?

    是苏家的这四姐弟,说理事又不理事,说不理事吧又有些理事,恰恰是这种似有若无的态度,这福来客栈风里来雨里去的总算是熬过来了。

    所以说苏老老太还是有些远见的。

    要不是苏家一大家子的生计都需依靠着这福来客栈,换作其他主仆分明的客栈,估计也早早的关门大吉了。

    她在这个苏家还没有彻底的站住脚,除了苏正弟和苏老爷子就再不找支持她的人了。

    若是按照二十八岁的刘杏儿来说,这苏三花就是个脑筋简单的小姑娘,苏二花若即若离的,让人琢磨不透,苏三花和苏老太就是个俩个不讲道理的泼皮,她该怎么把这些人的思想一个个的板正过来,为她所用,跟着她好好的经营客栈,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呢?

    刘杏儿心事重重的。

    下午回到客栈的时候,刘杏儿远远的看见有一个男子站在客栈在门口徘徊。

    这男子看着面熟的紧。

    几个人慢慢地走近了,才认出这个男人就是和苏花姑有些牵扯的李原义。

    李原义长的高高瘦瘦的,今日穿了一件冰蓝色的衣裳,上面绣着青竹很显雅致,滚边雪白雪白的,头上有一支羊脂玉发簪,倒是有一些风度。

    他客客气气地和苏家的人打过招呼,然后才把手里热气腾腾的桂花糕塞到了苏花姑的手里。

    苏花姑的胖脸红扑扑的,红的就像她后厨的西红柿,她低着头问。

    “你这是做什么呀?”

    李原义埋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